美文网首页个人管理
非暴力沟通:用同理心去倾听

非暴力沟通:用同理心去倾听

作者: 知行铭记 | 来源:发表于2020-05-26 22:14 被阅读0次

    学习分享了《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自己沟通方式一直还是存在问题,很容易就陷入了情绪化,或者说就急于去评判。今天阅读学习了“用全身心去倾听”(英文原书的标题原文应译为“用同理心倾听”),如获至宝,发现了自己沟通方式里存在的问题,非常值得思考。

    为了倾听他人,我们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地体会对方。以色列哲学家马丁·布伯(Martin Buber)对此作出了描述:“尽管有种种相似之处,生活的每时每刻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一张新的面孔,我们从未见过,也不可能再次见到。我们无法停留在过去,也无法预见我们的反应。我们需要不带成见地感受变化,我们需要用全身心去倾听。”

    也就是说,倾听首先就是要求我们放下自己的认知,不要急于想自己的想法和评判。然而,这样用全身心倾听他人并不容易。我们大多数时候是急于去安慰或建议的。如果一个人想要别人了解他的处境,听到的却是安慰和建议,那么,他就有可能觉得不太舒服。

    书里举了一些例子,来说明哪些行为会妨碍我们体会他人的处境:

    • 建议:“我想你应该……”
    • 比较:“这算不了什么。你听听我的经历……”
    • 说教:“如果你这样做……你将会得到很大的好处。”
    • 安慰:“这不是你的错;你已经尽最大努力了。”
    • 回忆:“这让我想起……”
    • 否定:“高兴一点。不要这么难过。”
    • 同情:“哦,你这可怜的人……”
    • 询问:“这种情况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 辩解:“我原想早点打电话给你,但昨晚……”
    • 纠正:“事情的经过不是那样的。”

    事实上,试图分析问题妨碍了我们与他人的联系。如果我们只关心别人说了什么,并考虑他的情况符合哪种理论,我们是在诊断人——我们并没有倾听他们。在非暴力沟通中,倾听他人意味着,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一心一意地体会他人。倾听的这种品质体现了它与理解以及同情之间的区别。

    不论别人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我们都可以用心体会其中所包含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并围绕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去帮助对方表达。

    我最近两年意识到自己非常不擅长倾听,但一直苦于没有找到关键问题和方法,直到读了这一章节,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我正是书中举的种种反例,也非常“擅长”给建议、比较、说教等等。

    不管是团队中沟通、客户交流、朋友交流等,几乎各种场景下,我都过多的去视图分析问题,进而没有充分的倾听。以前更多的把倾听理解为准确解析对方表达的信息,并给予准确的反馈,这里就过多的把注意力放在了解析信息和反馈加工上了。这样即便能理解到关键信息,也必然造成许多失真,如对方的感受等。

    因此,如客户访谈交流,分析问题主导沟通的模式似乎如鱼得水。但在其他很多的沟通场景下,就非常容易形成暴力沟通,要在合适的场景下,用好不同的沟通方式。

    正如《孙子兵法》所说,虚实两难全,有优势必有劣势。我善于分析的优势,也同时给我带来了劣势——不利于倾听。可以说,通过这次阅读学习,收获了一个自身发展的盲点象限。

    《非暴力沟通》的“用同理心倾听”,给了我对倾听的新诠释。希望今天的分享对大家有帮助,明天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非暴力沟通:用同理心去倾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ijba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