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准备给儿子讲讲李白的诗歌,于是我就先理了理思绪。
1 少怀志
李白,字太白,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李白从小聪慧,"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小小年纪就展露出非凡的才华。而且他少有大志,胸怀"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想要辅佐帝王,成就伟业丰功。
很多人劝他去参加科考,但李白迟迟没有去。那么,他为什么不去参加科举考试呢?难道他不愿意当官吗?
当然不是,他想当官,想得不要不要的,只是他没有资格。唐代律法明确规定:凡罪人之后和商贾之家是不许参加科举考试的。
而李白祖上有人犯了杀人罪,他的父亲也正在经商。所以,李白只能望科举而兴叹了。
2 游天下
24岁的李白决定走出四川,到外面去看看,但是他又舍不得故乡。哎,矛盾哪,眼前是远方,背后是故乡。于是他写下了巜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一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把李白的依依不舍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李白边走边游山玩水,他走到哪逛到哪,诗词歌赋就写到哪。他来到庐山,看到飞泻而下的瀑布,连绵的奇峰峻峦,写下了《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凌云壮志。
这一路上,他走走写写,写写走走,还认识了孟浩然、王昌龄等一拨知己。
他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犹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他经常和比他大十二岁的孟浩然吟诗作对。
公元730年,孟浩然要去广陵,李白依依不舍,泪流满面,于是他作巜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后来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李白马上写下巜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送给王昌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表明自己虽不能陪伴左右,但始终心系友人,这份情可谓真挚。
3 遇伯乐
不惑之年的李白终于遇到他的伯乐------贺知章。
李白写了一首长诗《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节选)
这首诗被贺知章看到,贺知章喜欢的不得了。他立马把李白推荐给唐玄宗。于是李白被宣诏进入朝堂。这时李白已经42岁了。
进入朝堂后,李白担任翰林侍诏,除了给皇帝拟写诏书外,更多的是充当皇帝宴请、出游的陪侍,皇帝只是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记事,多以娱乐为主。
李白满心想要建功立业,现在却在这里吟诗赞美人,心中自然不满。
高傲的李白还得罪了当朝红人杨贵妃与高力士等人,官场生活过得极不顺利。原本"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狂妄被现实击得支离破碎。
4 遭贬谪
在李白44岁时,被皇帝"赐金放还"。李白被炒了鱿鱼,内心虽伤痛落寞,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依然唱出了高昂乐观的精神。
离开长安后,李白继续游历。他来到洛阳,认识了杜甫。他游山东,下扬州,逛会稽。赐金放还八年后,李白已经是51岁的老者,往日的轻狂也在额头留下道道深痕。
但是这个酒鬼,在酒的催发下,内心情绪如洪水泛滥,他仿佛回到少年时代,唱出千古名篇巜将进酒》,"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其豪迈乐观之情可见一斑。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暴发,李白的爱国之情又一次被激发,他写下了《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他把唐王朝比作圆月,把安禄山比作蟾蜍,圆月被蟾蜍咬了一口,已经残缺了。不管李白如何忧国忧民,居江湖之远的他也无计可施。
就在这时,永王李璘请他做幕僚,李白出于报国安民的决心,毅然投靠李璘。后李璘与唐肃宗李亨争权夺势,失势后,李白也受到牵连,被贬夜郎,此时李白已将近60岁了。
在流放夜郎途中,遇到朝廷大赦,他惊喜交加,写下巜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全诗洋溢着诗人经过艰难岁月后突然迸发的畅快之情。
历经了一生的坎坷,年事已高的李白,还是一如既往的喝酒,游戏人生,一直到离别尘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