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63期“故”专题活动
任正非和曹德旺都是我佩服的两位民营企业家。以前读过曹德旺的《心若菩提》,我对其中的一句话至今印象深刻:你有多少心,就会成就多少事。
近日读《任正非传》,更是折服于任总的大智慧和大格局。其中有一个故事的确震惊到了我。
20 世纪末,中国电信推出了小灵通,年销售收入曾高达100亿元,许多企业都看到了这里头的赚头,但任正非认为:小灵通注定是一项短暂的过渡技术,3G 才是未来。错过小灵通,华为会丢掉一大块利润,但错过 3G,是根本的失策。
今天我们会赞叹任正非的高瞻远瞩、雄才大略,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可是有谁知道任正非当时承受了多大的压力?2000年到2003年,小灵通取得了持续的增长,UT斯达康因此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变成了一家明星企业,中兴也在小灵通市场里赚得盆满钵满,而且他们利用小灵通取得的高额利润不断挤压华为的市场。2003年,中兴的销售额一度达到了华为的80%。华为失去了瓜分小灵通市场的时机,华为首次尝到了巨额亏损的苦头。更雪上加霜的是,3G牌照迟迟不发放,因此华为在3G领域的巨大投入长期得不到任何回报。那时候很多人对华为失去了信心,认为任正非犯了一个致命且愚蠢的错误,不少人离开华为,选择了在当时看来更好的公司。
任正非后来讲:“我当年精神抑郁,就是为了一个小灵通,为了一个TD,我痛苦了8到10年。我不让做,会不会使公司就走向错误,崩溃了?做了,是否会损失我争夺战略高地的资源?”
现在看来,任总的大智慧(长期主义者)的确让他成了最后的赢家,但当时他的确承担了很大的压力,这是一般人所不能忍受的。
眼前的利益唾手可得,现实的压力实实在在,而未来的收益却并不确定。焦虑、抑郁、彷徨,中途反悔甚至放弃。这是任何一个长期主义者常常必须面对的现实。
我们每个组织、每个人身上,都同时存在短期主义与长期主义两套系统,前者是生存本能,后者是进化需要。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短期主义的影子,更看重眼前的收益,面临的当前压力或眼前诱惑越大,人的短视的一面就相对越容易被激活,人就越容易表现出短期主义的倾向。这也是卓越与普通的分水岭吧。
坚持长期主义者思维,于国于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家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不能单纯为了追求经济发展的速度,而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宁愿降低经济发展的速度,也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解决社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
政府要简政放权,只需做好顶层设计就好。坚决杜绝朝令夕改。减少不必要的督导、评估和检查工作,让基层踏踏实实的做点本分的事情。一口吃不了个胖子,要耐得住寂寞。要允许犯错误,要鼓励各种创新。
在这个全民教育焦虑的时代,家长更要做一个坚定的长期主义者。每个孩子的花期不同,要学会静待花开。万万不能拔苗助长!要注重培养孩子面向未来的素质和能力。
当然,做一个长期主义者,绝对需要勇气和智慧。走出舒适区,去拥抱更好的未来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