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6022552/ab91c600c1c2a42f.png)
按:乡音方言,是身份识别的有效符号,是构建归属的重要工具,是记录乡情的绝佳载体,是引爆乡愁的最短引信。尽管异地生活工作的时间不长,但萦绕于心间的乡愁却是与日俱增的。行进在工作地的大街小巷,偶尔听到一两句乡音方言,便顿觉精神为之一振,甚至产生立即凑上前去,握住对方的双手,呼叫一声老乡的冲动。乡音如歌,乡音如画,乡音如诗,被乡音抚慰的那种享受,无以言表,溢于言表。于是,工作闲暇时,便对乡音方言进行了一番整理勾画。
普通话“衬衣”,南宫方言“汗褂儿”。普通话“买了件白衬衣”,南宫方言“买了个白汗褂儿”。
普通话“上衣外罩”,南宫方言“布衫儿”。
套在外面的裤子,南宫方言“裤罩儿”。夏天贴身穿的裤子,叫“单裤儿”。
普通话“尿布”,南宫方言“褯子”。
普通话“布棉鞋”,南宫方言“靴头儿”。
普通话婴幼儿“围嘴”“涎布”,南宫方言“格拉儿”,读儿化音。类似婴幼儿“围嘴”“涎布”,是成人抬东西、扛东西垫肩用的厚硬的棉制品用具,叫“格拉”,这里就不读儿化音了。
棉裤棉袜一体的裤子,南宫方言“丫丫裤儿”。
和“丫丫裤儿”配套的鞋,南宫方言“丫丫鞋”。
普通话“马甲”,南宫方言“坎肩儿”。
普通话“拖鞋”,南宫方言“趿拉儿”。
冬天穿的毡鞋,南宫方言“毡窝儿”。
婴幼儿冬天穿的没袖棉大衣,南宫方言“斗篷”。
张范津2022年3月29日(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