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6022552/a0c1d7e93ecafb75.png)
按:乡音方言,是身份识别的有效符号,是构建归属的重要工具,是记录乡情的绝佳载体,是引爆乡愁的最短引信。尽管异地生活工作的时间不长,但萦绕于心间的乡愁却是与日俱增的。行进在工作地的大街小巷,偶尔听到一两句乡音方言,便顿觉精神为之一振,甚至产生立即凑上前去,握住对方的双手,呼叫一声老乡的冲动。乡音如歌,乡音如画,乡音如诗,被乡音抚慰的那种享受,无以言表,溢于言表。于是,工作闲暇时,便对乡音方言进行了一番整理勾画。
普通话“学校”,南宫方言“校儿”。“校”必须读儿化音。如:普通话“你在哪里上学呢?”,南宫方言“你在哪里上校儿哩?”。普通话“今年该参加升学考试了”,南宫方言“今年到老(了)考校儿的时候兰”。
普通话“猜谜语”,南宫方言“扑闷儿”。
普通话“讲故事”,南宫方言“拉呱儿”。
普通话“逛自由市场”,南宫方言“赶集”。
把几个人平均凑的杏核放在一块砖头上,然后各拿一个大杏核轮流从上往下铳,谁铳下来归谁,这种游戏南宫方言叫“点杏核儿”。
用厚纸或香烟盒叠成四方形或三角形,几个人在地上轮流摔打,以把对方三角打翻身者赢。这种游戏南宫方言叫“打三角”。
一种类似围棋的游戏,在地上画一个正方形,再画成12等份或9等份方块,二人以小石子、草秸或小瓦片等物为“棋”,轮流在结点处排兵布阵,谁子多胜出。这种游戏南宫方言叫“垫方”。
用手指将细绳撑出图形,两人互相替换,以变换出不同的图形。这种游戏南宫方言叫“替交”。
普通话“捉迷藏”,南宫方言“藏迷糊儿”。
在地上画几个方块儿,跳着玩儿。这种游戏南宫方言叫“奔方”。
用玉米、黄豆做成布沙包,上下投接。这种游戏南宫方言叫“拾子儿”。
用电线瓷夹板或猪脚骨,一侧涂红,一边上下投接沙包,一边将瓷夹板或猪脚骨排成约定造型。这种游戏南宫方言叫“戳红”。
张范津2022年3月29日(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