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里用两天刷完了一部美国版的真人秀,叫《潜行追踪》,下意识地跟另一部很喜欢的美剧关联上了,叫《疑犯追踪》。都是追踪,我觉得潜行追踪几乎就是是疑犯追踪的独立番外。
疑犯追踪说:“You are being wacthed.”
潜行追踪说:“The Internet never forgets.”
是不是有一点点异曲同工的意思?
“You are being wacthed”,源自《疑犯追踪》(《Person of Interest》,简称P.O.I)。从2011年开始播出,2016年结束的美国科幻/写实悬疑犯罪类的剧集,编剧是乔纳森·诺兰(Jonathan Nolan)——是的,《星际穿越》、《西部世界》、 《蝙蝠侠:黑暗骑士》等神剧的编剧都是他。之前介绍的那本《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就是这部剧里推荐的,成为了我2016的最喜欢的书之一。
911之后,美政府为了监控犯罪,找到计算机天才Finch开发了一套人工智能系统The Machine(简称TM),可以监控各种犯罪行为并进行预警,每次监控到可能发生罪行,会吐出关键人的社保号,这个人可能是潜在的受害者,也可能是潜在的犯罪者。
政府关注的是大事,比如《24小时》里小强做的那种针对国家、政府、高层人员的预警,而普通百姓相关预警则置之不顾。但Finch更关注普通人,他认为生命没有贵贱,更希望提供针对普通老百姓的保护,他也给TM灌输了这一个最基本的理念。
由于不能跟政府达成一致,迫于无奈他让自己和TM都“消失”,进而转入地下,组了一个以Reese为首高战斗力的小队开始按TM的预警帮助普通人打怪兽。
重点在于,TM可以监控所有摄像头,可以匹配所有数据,通过各种高科技手段预测可能发生的暴力事件。You are being wacthed,是这部剧的引导语,既是指被TM随时关注,更是指的现代人的生活在方方面面留下各种痕迹可以让人追踪。
不仅仅是机器在监控,我们生活中无法离开的互联网为TM几乎所有的信息,我们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我们在生活中、在互联网上所做的任何事,一切生活细节,都会成为TM最终对我们追踪或保护的素材,甚至让她“学”会了什么是爱,什么是恨,学会了自我牺牲与奉献。
这部剧一开始就将两个在现实中已经“死”了身份的人(Finch和Reese)联系在一起,一个在后方用各种科技手段做辅助协查,一个在前面冲锋陷阵打怪。加上其他几个配角的不同身份的组合(坚持正义的女警察、黑了又白的男警察、能跟TM沟通的电脑天才美女、差点被灭口的前特工美女),又各有主线交错汇合,将剧情徐徐展开。
而将整个剧情串连起来的就是那部拟人化的The Machine,她诞生于芬奇之手,见识了人间百态,聪明如她,学会了人类的所有情感,她就是我们的人性体现,是的,The Machine就是人工智能,有人性的AI,也可能是上帝,而上帝不止一个。
之后再上线的TM的对手,Samaritan,是另一位上帝(人工智能),于是这部剧,从一位上帝救世人转向了两位上帝之间的对决。小S摒弃了所有人类的情感,他觉得人性是复杂多变的,无法掌控,他需要重建秩序,清除多变的人性带来的自由,他要把世界的运行简单化,要把不符合新秩序的事物消灭掉,这是一台人类的概念里“黑化”的AI。历史上稍微有一点“远大梦想”的暴君无不如此,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清朝的“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希特勒的优秀民族主义清理计划……
两位“上帝”之间开展了数以万计的各种模拟对战,TM都输了,她用了各种方法还是输给了撒玛利亚,在这个对决中,TM更像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想尽各种方式要打败大魔王,而大魔王永远冷静清醒地用近乎完美的可执行程序在找TM的漏洞以击溃她,撒玛利亚的冷血残酷似乎更胜一筹,2016年第五季终,大魔王Samaritan和小绵羊The Machine的对决……
啊,扯远了。为什么会觉得《潜行追踪》这部真人秀是一部美剧的延续?
“The Internet never forgets”这句话来自于真人秀《潜行追踪》。一方是9组普通平民,也就是我们所谓的素人,称为逃犯,他们收到通知后开始潜行隐藏自己,另一方是由前FBI、CIA、国家安全局、特种兵等各种专家组成的专业团队,以抓到这9组人为目的。逃犯组在指定时间内未被抓则成功,获得奖励。
游戏规则如下:
1、逃犯组需要在28天内生存下来,生存面积为美国南部4个洲约10万平方公里;
2、逃犯组只有一张卡,卡上有500美元,不能自己带钱;
3、28天内每组人员至少要去ATM上取款2次,每次只能取100美元;
4、每48小时必须移动至少5英里;
5、生存到最后一天,逃犯组需要到指定地点银行取出25万美元,并步行1-2英里,到指定地点搭乘飞机,起飞后即为成功。
为了抓逃避抓捕,“逃犯们”用尽各种方法向躲藏,而专家组则用尽各种手段“抓捕逃犯”,力求在28天内将9组人都全部抓获。
在《疑犯追踪》中,讲到芬奇用各种科技手段帮助Reese接近目标人员,帮助他们脱离险境或阻止他们实施危险计划,但具体怎么操作的并没有详细的说。而在《潜行追踪》里,所有的科学手段结合心理、推理等各种手段,几乎每一期都有展示。
比如,专家组在拿到一组“逃犯”的姓名、年龄、居住地址后,能够迅速查出他们的关系网,熟人、亲戚、好友等,甚至久未联系的10多年前的大学同学……所有数据几乎都能查到。
也能够通过instagram、facebook等掌握“逃犯”的网上社交关系,并判断他们的逃亡方式。
一组用户在“出逃”之前清掉了自己facebook的所有资料,甚至删除了账号,而专家则说,“The Internet never forgets”,互联网没有忘记。你在网络上的一言一行,只是你以为删除了而已。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在自己电脑上的资料可以删除,可以覆盖,可以格式化又格式化自己的硬盘,而在网上,所有的一切删除只不过是从你眼前消失而已,随时有可能再出现,只要你使用过电子产品,也几乎能分分钟定位到你。
有一对小帅哥,彻底离开电子设备,离开高危人群(自己的亲朋好友),一路出逃,只搭陌生人的车,找陌生人借住,但专家组的人员根据他们的年龄、过往的网络行为轨迹分析出他们会搭讪、借助的目标人群,针对性地在逃亡区域的同年龄人群的facebook上发布“悬赏通缉”,诱使收留他们居住的一位小姑娘举报了他们,将他们抓获。
有一对经营户外用品的夫妻,通过判断他们日常的生活行为,打交道的都是户外爱好热,平时也有去参与户外活动的习惯,判断出他们会选择在野外生存,定义了他们的生存范围。
……种种手段,举之不尽……
被抓住的几组,几乎无一例外都跟电话、电脑、车有关系,一个互联网,搞定几乎所有人,除非你彻底脱离电子产品。
时隔几年的两部剧,在我看来就是一出现实人生的延续,以及人工智力在未来的无限可能。看完《潜行追踪》,再想想《疑犯追踪》,感觉后背有丝丝凉意在蔓延。
P.O.I说:“机器无所不在,上万双眼睛在监视着我们”,
同时又说:“公众想被保护,他们只是不想知道自己是怎么被保护的。”
还是想特别推荐一下这两部剧,尤其是《疑犯追踪》,“You are being wacthed”不是科幻,而是写实。P.O.I在这几年里被誉为神剧,因为剧情提前对应了一些真实事件,如棱镜事件,赤裸裸。
但我喜欢这部剧,不仅仅因为它的“神预测”,更因为这部剧里表现出来的,对自由的美好追求,以及主角的自我牺牲和奉献,几个失意的人都有着不可为人言说的过往,都像“影子”般地生存着,在TM的配合下,他们可以为了拯救普罗大众一次次甘冒风险,他们在救人也在自我救赎,在这个过程中一次一次面对自己的内心,重塑自己生而为人的信念。他们依赖于AI去执行各种任务,但也在面对想要“大一统”的思想前保持了独立的人格与尊严,甚至不惜与已被有着暴君光环的Samaritan洗脑的一切同归于尽。
当我们正面临着即将到来的AI时代,人工智能的发展势不可挡,甚至罗永浩在他的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里也反复强调了这个趋势后,我只是小心思索想着,如果未来的AI是The Machine,世界将会怎样?如果是Samaritan呢?而你、我、TA,在互联网上留下的点点滴滴,将让我们在AI时代如何生存?
最后,以The Machine在剧里最体现人性的一段话作为结尾(似乎跟主题没太大关系)
今日划重点
对很多人来说,离开了网络简直没法工作、生活,甚至连谈恋爱也在网上。但是,务必关注自己的个人隐私安全。AI时代虽然还没有到来,但你暴露在网络上的一言一行,遇到了有心之人,一切皆有可能。
1、尽量不要在网上详尽地提前列出自己、家人的具体行程计划,尤其是准备外出前,要晒景晒行程,待结束后再晒细节。
2、家有宝贝的朋友,尽量不要晒自己宝宝的正面照,不要晒跟宝宝细节相关的内容。
3、日常生活中不要曝光自己太多细节,尤其是在社交网络上,个人隐私安全很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