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在想我是不是太急功近利了,二十岁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而不是收获的时候。
我常常在想也常常害怕——努力了没有结果怎么办,我也常常安慰自己——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本来就是努力了没有结果的。
可我突然意识到,当我在这样想的时候,好似我就把结果看得太重要了。
我也常常想——你努力了一定会有结果的,就算他没有立刻给你反馈,但最终也会内化成你的,经验或者力量。
可我这样想的时候,还是在看结果,这不过是对得不到想要的结果一种自我的安慰罢了,但我知道我会得到些什么。
急功近利的二十岁于是我又常常在想为什么我这么在意结果,这么在意与他人的比较。
大概是我们现在还看不到自己的价值,看不懂自己的人生,所以我们极尽可能从外在的一些事物里来找寻自己的价值。
这大概是我努力的大部分动力来源——证明自己是还不错的。
也许正因为这样,所以没有结果当然令人感觉到悲伤。
急功近利的二十岁以前觉得刘同的《谁的青春不迷茫》很鸡汤,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帮助,只有世界观,没有方法论,很早知道这本书的时候很排斥。
可现在翻出来,又觉得好似救命稻草。
这本书是他二十岁到三十岁之间陆陆续续写下的,关于青春,关于人生。
不得不说现在的我们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年纪。年轻的我们看似有很多选择,可以有很多新的尝试。
但实际上刚刚认识世界的我们能选择的很少很少,我们更多的是被选择。
我们只能不断地努力,提升,让自己适合某个人某件事的选择。
这样迎合般地成长为这个世界想要的样子。
急功近利的二十岁我很庆幸我的青春是迷茫的,这些不知未来的痛苦和焦虑,天黑后在操场一圈圈跑步,在黑暗中流泪的我,深夜在被窝里想到未来就夜不能寐的我,不得不一个人去承受痛苦的我,甚至拒绝一些可能的帮助和爱的我。
以后十年以后我会不会拿出这十年的记录,像刘同老师一样,很感谢这个自己,感谢此时此刻写下这些心情和感受的自己。
不管那个时候的我是什么样子,当我死去的时候我无法为这个世界留下写什么。
但我写下的所有文字,临死前打印出来也会是厚厚的一沓,它在那里,就是一个人,一个平凡的人简简单单的活过的一生,想想也挺美妙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