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理解能力?

作者: stardust二零二三 | 来源:发表于2016-04-07 01:04 被阅读408次

(一)

     场景一:工作初期时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前辈Y同事向我指导业务流程,她讲得口水飞溅、激情四射,可是我只有笨拙地记着,等下次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我发现我绕不过去,必须重头再问一次,做不到举一反三。

     场景二:我一直以为视频中那些弹出来的字幕学名儿是“弹tan幕”,可是在跟九零后聊天交流后无意中提起这个话题,才知道原来那个是“弹dan幕”,为了这,还被那些后辈好生嘲笑了一番。

     场景三:在跟客户说某些注意事项的时候,我自认为说的很清楚了,可是客户依旧不理解,之后还是会犯一样的错误,就算在提示的时候,那个警示点我运用了“重要的事说三次”这个原则。

     场景四:领导安排个事儿,我做得有点偏差,于是她开始“教育”我,调教我的为人处世,并且认为我理解能力不行,我秉承一贯内向的原则沉默是金,于是她就更显得怀疑我理解她指令的能力。可是之后问过周围关系好的同事都说我理解不算有问题。

     场景五:我爸一直以来都是刻板的代言人,他接触电脑和智能手机很久了扔感生疏,对于我画的操作步骤图,他按图索骥地操作倒是像模像样,可是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如屏幕上出现一个如“是否确认退出***?”这样的问询提示他就紧张的要死。我跟他说,这玩意不容易坏,多试几次就行,可是老人家觉得这大几千的东西万一让他弄得歇菜了,也真是心疼。直到他知道现在还以为他微信好友在朋友圈分享的东东是单独发给他的,尽管我已经解释过无数次,“朋友圈的重点在”圈“这个字,意思是在一个圈子里发的;像短信那样单独对话的时候发的东西才是单独发给你的。”他无法理解。

(二)

     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活得比较自我的人类,习惯性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内向、敏感且表达能力不好,当年的我甚至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直到大三那年谈了个男朋友,我们一不见面聊Q的时候就会吵架,一旦见面又会好得像热恋一样,刚好他也是个青涩的小伙子,以前也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不懂为什么会这样,幸好他是个学霸有直面问题的勇气,于是我们决定好好聊一聊这个话题,dig一下原因,让这样的问题不再出现。其实原因真的很简单,那是因为在QQ上聊天这样的一维沟通,我们唯一使用的就是文字,容易显得生涩和生硬,如果是见面的话,就是通过声音、语言、语气语调等多维度的沟通,那么就不容易产生误会了。实在是惹对方生气了,一个拥抱、一个热吻就能化腐朽与神奇啦,所谓“床头打架床位和”嘛~嘿嘿嘿

(三)

     (二)中描述的虽然不是理解能力的问题,但是我们无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有义务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提高沟通效率。

     场景一中出现的问题并不是我理解能力不足,而是我对工作中很多基本概念很不理解,我不理解总的工作流程,我不明白工作流程中那些必备专有名词的含义,我连砖都搬不动,怎么样去建高楼大厦呢?所以,提高理解能力的第一步,就是要去理解那些基础的东西。如果说要真正理解透彻的问题太耗时间怎么办,有没有快速入门的方法,那么我认为就是要去多读经典,多去理解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我相信“阳光底下无新事”,我相信“二八定律”,无论什么样的学科,什么样的疑惑,必定前人经历过,而经典流传下来必定有ta的道理,所谓读史如镜嘛。同时,大部分的事情都是能够用小部分道理去解释的,所以有些道理真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只要自己的脑海中储存足够,牢牢掌握了那少数的“真理”,就足够自己触类旁通地理解这个世界了。

     场景二中遇到的事情,我觉得很有趣,而后我专门做了个专题小调查,首先问了好几个九零后朋友,他们很轻巧地反馈是,“弹幕一出现,就知道那个叫弹dan幕啊”,再追问原因,他们的回答就是“像子弹一样biubiubiu飞出来啊。”。而身边的八零后同龄人大多数跟我一样,都以为是“弹tan幕”,因为是“弹tan”出来的。小调查的结论真的更有趣,八零年代和九零年代对同一个小事情的看法竟然有这么不明原因的明显的不同,而同年代人的思考方式竟然是相同的。生长环境真的对一个人的思维环境差别很大,代沟也是客观存在的。所以说有的人说自己如何通吃上至八十岁老人,下至三岁的孩童,我相信他只是有一颗兼容并包的心,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而已。而如何修炼到海纳百川的境界呢,那就肯定是刻意开阔自己的视野,让自己见多识广。见得多了,也就自然见怪不怪了。

     场景三那个事儿,想说的是,客户不理解我们单位的流程,自然是听不懂的,即使自己觉得说得足够清楚,也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交流的过程中,不要想当然,特别像我们单位这种弱势群体,很多事情其实是“要求”客户做的,客户不是必须做的事,自然是有惰性的,更何况人都是有惰性的,客户没有义务配合我单位做任何事情。到后来,我就先用电话沟通,之后用微信短信等说明;甚至是当面说了的事情,而后我也都会用文字形式再次确认,大体就没有问题了。所以我认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要提醒自己多注意人性,尽量不要触犯别人的人性底线,不要让无端冒出来的情绪影响沟通的效率。在与客户交流中注意技巧,要显得不卑不亢,平等状态下的交流会更有效率。

     场景四中,被领导批的那件事,具体是什么事我忘记了,但是这件事给我一个很大的启示,那就是,现在的工作环境也还是能说会道者当道的环境,所以在职场中,如果不是万不得已,尽量尽量不要当哑巴,因为当哑巴会显得很木讷,会显得很卑微。现在早已不是沉默是金的时代,有想法就要表达出来,如果语言伴随着不受控制的情绪一起发泄,那就先平静一下,事后用文字表达也是一种折中的方式。当然,任何时候能够恰当地表达自己都是一种很厉害的能力。所以,在标题中,我的“提高”是加了双引号的,因为有时候,重点可以不是真正地提高理解能力,而是显得理解能力不错就足够。

     场景五中,我相信很多老人都一样,怕弄坏东西不敢尝试,所以总是会觉得电脑太难,智能手机太难,其实真的有什么难的呢,两三岁的小孩子一上手就会了,并不是现在的小孩聪明,而是小孩子脑子里没有那些电子产品的价格的概念,他们是不怕犯错的,只有不怕犯错,在千百种尝试中,会获得惊喜,从而脑子里原本堵塞的线路不断通畅,无师自通的理解能力也一定越来越强,触类旁通的能力也一定越来越强,于是在某种程度上,理解能力就提高了。

     于是总结下来就这几点:

     1、多读经典,攻克基础概念;

     2、开阔眼界,保持兼容并包的心;

     3、了解人性,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

     4、敢于表达,不做职场哑巴;

     5、不怕试错,在摸索中体验惊喜。

(四)

     某国际学校的老师出了一道开放性问题:“你对其他国家的食物短缺有什么自己的看法?”

     非洲学生问:什么叫食物?

     欧洲学生问:什么叫短缺?

     美国学生问:什么叫其他国家?

     中国学生问:什么叫自己的看法?

     元芳,你怎么看?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提高”理解能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tyml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