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在的时光,我们家在小镇住的时间最长。那是个有趣的四合院,是我童年的乐园。
充满乐趣的事情往往简单,在孩子的世界,自由和快乐永远都长得相似:随性地蹦蹦跳跳、无拘无束地大声欢笑,就足以灌满一颗童心。我童年的随性快乐,其实很大原因是因为母亲。那时母亲给我的感觉就像一个温馨安详的大港湾,不论我们怎么“海玩海飘”,最后在她那里总会安然无恙。那时,我觉得有母亲就有了一切,就可以天不怕、地不怕。
院里有两棵苦楝树,一棵大,一棵小,分别立在一南一北的角落。大的那棵一个人抱不过来,小的约一尺大小。我对苦楝树的整体印象似乎很淡,只记得它是高大的,叶子细绿的样子。它们是院里的风景,也是夏日乘凉的好地方。印象深刻的是苦楝子,未成熟的苦楝子颜色青绿,像刚长出的青葡萄,只是样子更青涩些。而它成熟的样子就显得有些丑陋,外皮发皱,颜色如泛白的土纸。
每当苦楝子落遍的时节,那种无拘无束的快乐和自由也随着我们的成长自然长出心间。我完全忘记女孩应有的矜持,学电影里的场景和男孩玩“打仗”的游戏。这一刻,我们根本无暇去顾它的美丑,只想着怎样把所有的苦楝子收集起来,让饱满的精力和“子弹”一起四处乱跳。一番疯打狂追后,苦楝子的碎屑弄得地上一遍狼藉。母亲一边扫,一边轻声训斥:“玩疯了,要是叔叔们回来,踩这一地脏,多不好!”我们只管瞄准“敌人”,尽兴玩耍,哪里还顾得上“别人”踩着脏不脏的事呢?!母亲却不,她以人之心束己,以己之心度人,默默把场地整理干净。
我那时曾因好奇品尝过苦楝子的味道,青子苦涩味长,熟子味苦泛酸。这种味道的确不讨喜,让它显得有些微贱,只是这种苦真真切切让人不容易忘怀。
苦楝树虽带给我们不少乐趣,可也许是因为它的样子和味道,我那时却不太喜欢它。每当桂花村里那棵老桂花树开花的时候,花香往往随着秋风起飞,小院偶尔传来一股股清香。于是我们三五成群,相邀一起去摘桂花插瓶。那时总按捺不住一个念头:小院里要有一棵桂花树就好了!好多次我望着苦楝树叹息:怎么就不是桂花树呢?我一边闻着花香,一边看着苦楝树,这种感觉就更浓了。
后来,那两棵苦楝树被砍了,我也就很少再见到苦楝树。
在一次旅途中,我再次见到苦楝树。它孤独地立在路旁,很显然,它不是这里的主流景观。它与世无争的立在那里,我猜想,也许是风把它从遥远的地方送到这里来的吧!这时我才知道苦楝树也有花开,也播散花香,可从前我总拿它和桂花树比较,花和香也就被我忽略了。如今想来,小院如果种棵桂花树固然很好,可要是没有苦楝树,我们的乐趣又会是什么样的呢?我们的成长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我想,一定会有另一种东西来教会我们懂得生命真实的模样。
其实,苦楝树是有着宽广胸襟和深沉情怀的树。
第一眼在书店看到《苦楝树》,我就买了它,因为好奇它与院里苦楝树之间是否有关联。读完后,发现它们仅仅同名而已。《苦楝树》的味道的确带着苦和酸,既使偶尔有些甜也夹着酸和苦。故事始终流淌着一股辛酸的苦味,并在洒满一路的苦楝子里结束了。尚未体会感情的甜蜜,我已瞭解了苦涩。那时看故事,我对故事人物总暗暗有一个期待,期待他们幸福圆满。可《苦楝树》却在一串苦楝子里结束了,那苦楝子不是苦得皱眉吗?为什么呢?
带着疑问,每当我在生活的苦涩里挣扎得疲惫不堪时,我会静下来回想起与母亲一起的时光。那个四合院,那院里的苦楝树,母亲在苦楝树下打扫的身影,我们在苦楝树下疯狂喧嚣的游戏,还有对《苦楝树》主人公“最后一路抛洒苦楝子的出发”的那种疑惑……这些场景如春日雨后的梨花,它们轻盈地飘落,又如喃喃絮语,像是对我亲昵地安抚。我很好奇我的回忆里,为何母亲与苦楝树常牵绊一起,时时勾出那段清苦又温暖的生活。
一次偶然间,我在中药药方里看到“川楝”二字,从此知道它的苦可以入药,才猛然醒悟“良药苦口”的含义,也坚定了对它的喜欢。喜欢往往来自感性,但因为理性认知而产生的喜欢也许更持久吧。
我喜欢苦楝树,是因为它与母亲一样,竟然那么包容我们,它从前包容了我们膨胀的活力,今天仍然包容我们生命的苦痛。它的苦其实是我们对生活保持希望的一种力量,苦着,快乐着。苦着,希冀着。苦着,挣扎着。苦着,温暖着。母亲他们不就是这样吗?他们那一代不就是这样苦着过来的吗?人生不就是这样吗?
人的感觉真的有些奇怪,当清苦的生活过去了,人们过上了甜的日子以后,那种清苦却会随着时间泛起淡淡的甜来。我渐渐明白,苦和甜其实只在味蕾。在精神里,苦和甜没有本质的区别,它们都是生活成长的记号,是精神世界里的驿站。
这样想着小院,想着苦楝树,一时间酵存的滋味在心里翻腾,难以平息。我已无法分清自己是因为哪棵苦楝树而“翻腾”了,因为它们已同时站在那个时光里。
每对一次苦楝树,我总能品出一种淡淡的酸苦,这种酸苦经过年光的发酵,泛起一丝丝甜的韵味来,让我从内心深处生起对这个世界更多的欢喜和柔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