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愤怒是我们的思维方式造成的,是尚未满足的需要。借助愤怒提醒自己有需要没有被满足,那么愤怒就是有价值的。
2、爱能使心灵的创伤痊愈。
听到批评时候,我们一般会申辩,退缩或反击,然而,一旦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及需要,而不反驳他人,我们便能发现内心的柔情,对自己和他人产生全新的体会。
比如G通过说很多关于我不足的点,最终想得到她想要的结论,是因为我自己的关系,而不是她的关系导致最终的结果。
如果是我,我目前会做的表达:尽管表现积极,但是xx会认为在某些方面(举出问题点),如果未来可以改进的话,对你的人生发展会更好(从听者的角度和为她好的角度来输出)
一味的指责会带给人非常负面的感受,想要回击,基于中国人的好聚好散的思想,不如就直接说明原因。
真诚助人的时候,丰富他人生命的愿望得到了满足。
3、非暴力沟通的四大要素:
1)观察 2)感受 3)需要 4)请求
什么是我的观察
我的感受如何
哪些需要(价值或者愿望)导致那样的感受
为了改善生活,我的请求是什么
在寒的时候,周围同事会提醒我,需要改变穿着,需要在没有特意喜恶的时候尽量融入集体,还会给一些具体怎么穿着的建议,以及化妆的建议。
在同事们眼里看来,她们在用自己的方法和经验,帮助我更好的融入集体和成长,以及获得周围人,以及客户的认可。
而我观察内心,自己之所以不愿意进一步融入集体的原因,一方面是源于自己对自己的不自信,不满足工作的要求(自己的性格并不适合这块,另一方面也是自己对于着装这一块兴趣一般,尤其是需要通过改变着装去体现专业性的时候,并不认可这个观点)
平时对待同事的态度,比如刘圣,会因为他拉错了群而大发火,其他同事都看在眼里,会认为我这个人无理取闹,不能好好沟通。反观我那时候的需求,其实只是希望他不要把工作带入我的生活里,所以感觉愤怒。而我的目的是希望他能够明白我的用意,下一次邀请的时候,不要搞错。
平时抱怨工作内容和工资不匹配,既然是我自己选择留下,那就是我自己的选择,我的感受是不甘,痛苦,我的需求是希望可以得到的更高的工资,希望因为工作得到认可,那其实要做的就是要么努力匹配工作内容,要么立刻换工作,不要犹豫,但这时候并没有做出这样的行为,所以说到底,是对自己人生的一种没有把控感。
我对于是不喜欢的,嫉妒的,源于她做到了我没有做到的事情,比如和同事关系友爱,比如专业业务能力硬,自己也想做到这块,但是并没有。我的需求是尊重,友爱。而我在刻意接近之后,获得的是,感受莽撞,不会说话,表现刻意,用力过猛。
为什么会给人用力过猛的感觉?
一方面自己的性格里面有一种强烈的表达欲,而且这种表现形式,曾经给周围其他人带来比较愉快的感受和正面回馈;
另一方面是自己内心比较心虚,不够自信,希望通过夸张的表现来掩盖心虚。
说到底,我的需求是希望自己的表现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喜欢,小时候爸爸总是不在身边,会说哪里哪里做得不好,妈妈给的认可也好,自己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成绩,社会上这一点没有优势。
穿着漂亮的衣服,总是坏女孩会多,好女孩都是认真读书的。但社会上,得体的穿着,一方面会赢的别人的尊重,另一方面也是尊重别人表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