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晓璃
写在前面的话:
不知你是否有这样的困惑,每天疲于奔命地上班,甚至一度怀疑工作的意义?
不知你是否有这样的体会,虽说每天坐在办公室吹着空调,但回到家累到不行,感觉身体被掏空?
当然,比这两条更麻烦的是,如今风靡全国的“996”(每天早上9点到岗,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更是让很多劳动者叫苦不迭......
难怪有咨询者感慨说:“我被工作快榨干了,不仅肾亏还脑枯~”
一、
咨询者孙婷(化名)毕业于某普通高校的中文系,毕业后的她拒绝了父母的建议,没有考教师,而是和很多同龄人一样想要好好奋斗一场,怀揣美好的愿景,来到某一线城市开始了自己的职业之旅。
和很多毕业生一样,在诺大的一线城市,孙婷发现牛人太多了,在这里,985、211背景的毕业生随处可见,而一所普通高校的毕业生,能够选择的职业起步并没有太多。
孙婷想要在广告业或者新媒体行业一展身手,但无奈地发现,好一点儿的条件不够进不去,倒是有几家创业公司向她抛来了橄榄枝。
于是,孙婷就进入了一家新媒体公司,岗位为运营。
一年多下来,孙婷就感到了深深的疲惫。
要说在创业公司的新媒体运营岗位上,什么的“996”都弱爆了好么?用他们的行话说,更多的是“007”!
所谓“007”,就是从零点顶到深夜零点,一周工作七天。
孙婷说,做运营以来,满脑子就是三件事:
“涨粉、留粉、转化”。
这一年多下来,孙婷感觉日夜颠倒,工作生活完全混淆不开,经常大半夜的还要和粉丝互动,老板动辄在工作群里发各种消息,即便你在休假,也不能不回。
好不容易到来的“五一”、“十一”假期之类,你也甭想休息,你得时时追热点,即便要睡觉了,一旦热点来了,你也得“垂死病中惊坐起”。
还有各种奇葩客户,稿子改来改去不说,还要随叫随到,24小时随时待命。
没有个人时间 、没有休息时间、老板不懂还喜欢瞎指挥、KPI完不成、辛辛苦苦写的稿子没人看......
孙婷懊恼极了,用她的话说,自己真不知道“哪根筋抽的,会想去新媒体行业,更糟糕的是,非要去做苦逼的运营。”
二、
通常说来,加班成常态的行业和职业大体存在一个共同特征,即——
如果该行业或公司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为了确保任务的及时完成,用人单位就倾向于按“996”规定员工的上班时间;而当行业或公司业务渐趋平稳,出于控制成本的目的,则用人单位才会考虑“955”(朝九晚五,一周工作五天)的作息制度。
于是,用工市场渐渐形成了奇妙的分水岭——
想要赚钱的,勇敢往前不要回头,“996”、“007”向你招手;
想要朝九晚五舒适生活的,请选择另外一条路,这里的清水衙门向你敞开大门;
如果既要赚钱又想安稳舒适的,请买一张上等的好床,在梦里可以不费力地获得想要的一切......
行文至此,我们就来谈谈,如何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选择?
要知道,决策本身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个人应当依据投入回报水平,并充分考虑其中的风险性,才能做出适合当下的职业选择。
三、
为了方便理解,举个投资方面的例子。
怎样的投资才算适合自己的?
一是衡量它的回报率(即收益率),二是充分考量相应的投入,三要把握里面的风险性。
如果你希望投资的风险低,则把存款放进银行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弊端在于,它的回报率低;
如果你希望投资的收益高,炒股不失为一种选择,但问题在于,相应的投入可能较大,对应的风险也会较大(一旦行情下跌损失也是惨痛的)。
放在职业选择上——
如果你渴望高收入,则意味着需要投入较大的成本,以及承担较高的风险;
如果你渴望舒适安逸的生活,意味着风险低,对应的收入也就不会太高。
每一份职业选择谈不上对错,关键是根据你的个人情况及承受程度,进行相应的取舍即可。
这里面还得考虑——
1、能让你换来物质回报的能力有哪些?
2、你可以进入的领域和行业是什么?
3、你的个性特质是怎样的?动机水平又是如何?甚至身体素质如何?
等等。
四、
咨询中,孙婷告诉我,她在想要不要跳槽到广告行业从事文案工作?毕竟自己是学中文的,正好有同学在一家广告公司,如果她愿意,则可以去那边应聘。
她不知自己是否应该去应聘广告文案工作。
我告诉她,从大类上说,广告隶属于服务业,服务业的特点就是受制于客户的需求,例如在广告行业,客户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客户对广告服务的期待值,而客户期待与需求往往决定了广告公司提供怎样的服务。
通常说来,处于竞争激烈的行业中的企业就会倾向于通过广告寻求业绩的突破,例如电商企业。
如果一家广告公司(乙方)服务的大客户里有电商企业(甲方),那么甲方必然会对乙方的服务时效和结果提出较高的要求:比如投放的广告文案必须在一周内完成,且文案创意必须精妙,文案的语句及逻辑也必须无缝衔接,等等。
在这种环境中,作为乙方文案,在工作中必然会遇到以下的问题:
时间紧,任务重。
比如甲方提出一周内出活儿,刨去反复审核修改的时间,初稿必须三天内完成,这个Case到手之后,乙方会召开不下于五次会议制定基调和创作方向,刨去这些时间,对孙婷而言,真正用来创作的时间只有一天半;
情绪劳动高,对一个人的情绪管理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初稿提交上去之后,公司内部的内容组和领导都会反复审核,提出修改意见,为了在deadline之前提交让客户满意的文案,即便夜里一两点也可能给孙婷发微信,如果时间紧迫,孙婷从床上爬起重新修改提交文案也是家常便饭。
通过了公司的审核还不算,等稿子交给甲方,甲方会对稿子提出各种意见,可能还要召开不下于三次的在线会议,重新申明自己的需求,让乙方的文案进行调整,等等。
试想下,从事文案岗位的这个人,如果情绪稳定还好些,如果情绪不稳定,必然会有较大的起伏:例如过稿时会比较兴奋,被打回又会很失落,每天的情绪就像过山车,势必消耗大量的精力,本来任务就很繁重时间就很紧迫,再加上还要不断地和情绪作斗争,自然疲惫不堪。
我再次和孙婷强调,任何一份职业选择,无所谓对错之分,关键要看是否匹配个人特质及相关情况。
五、
通过系统排查,孙婷对自己有了更为系统深入的认识——
1、执行力强,创造性思维欠缺。
从孙婷过往的职业经历中不难发现,比起创意类工作,孙婷更擅长听从命令做具体的事务,对于那种需要自己发挥想象力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孙婷则会感觉十分吃力。
2、性格内向,不擅交际。
在过往的运营工作中,虽然孙婷也是需要和用户互动的,但多数还是限于线上沟通,由于孙婷性情内向,在和人相处时偏于被动,同时应变能力差,所以在面对客户投诉或者纠纷时,会感到力不从心,消耗大量的情绪和精力。
3、厌恶风险,希望稳定而可期的收入回报。
根据孙婷的说法,自己是家里的独生女,刚出校门那会儿也曾意气风发,给自己的规划是,努力拼搏,希望未来能够实现财务自由。
从事了新媒体这个行业之后,孙婷倒也认识了不少博主,她渐渐发现,令人艳羡的财务自由背后,更是不为人知的代价和投入。
在新媒体领域,多少人集万千岗位于一身,一个人既是运营又是文案,还兼美工、策划、剪辑等等,一个人就要像一支队伍那样,完成一堆人的工作,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对很多即便已经坐拥无数粉丝的新媒体工作者而言,晚上12点前入睡、好好享受一个周末,俨然成为一种奢侈。
在大城市打拼了一年多的孙婷显然有些疲惫了,她开始思索工作的意义,以及开始思考一个问题,自己到底想要怎样的生活?
六、
如今,距离孙婷上次的咨询已有两年左右的时间了。
咨询后的孙婷认真思量了后,考到了家附近的某二线城市的一家事业单位,负责文字类的工作。
尽管在外人看来,孙婷这些年似乎没有什么变化:职位没有晋升、收入也没有突飞猛进的增长,但比起两年前,孙婷的内心笃定了很多。
她渐渐明白,这个世界并没有十全十美的选择,每一种选择都意味着取舍。
在决定考事业单位之前,她按照咨询者学到的方法,研究过直销、微商甚至保险业,最终发现,对于她这种性格内向不善交际的人而言,在这些领域赚钱的风险性太大,大概率是要赔钱的;
反而在事业单位,按照流程规范做事很符合她的职业诉求和特质,如果没有太大的野心往上爬,踏实做事也能有个可期的保障。
“曾经的我一度执着地认为,我的职场一定要轰轰烈烈才可以;但后来才发现,我的精力和时间有限。我所做的一切努力,不过是基于我想要的目标,降低风险,同时还能兼顾生活......”在反馈中,孙婷这样写道。
“今天我知道,在世上,最让人畏惧的恰恰是通向自己的道路。”——赫尔曼·黑塞《德米安》
作者简介:赵晓璃,资深职业生涯规划师,国家心理咨询师,职场作家。著有以职业咨询案例分析为素材的职场畅销书《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设计》,成为职业规划领域为数不多的咨询实战及个人发展实用书籍。2018年职业规划及工作方法干货类新书《从极简到极致:在擅长的领域做一个厉害的人》已在当当、亚马逊、京东等平台全面发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