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苏子游
01
小的时候住在农村,那时家里条件并不大好。
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家里里里外外都是我母亲一人打理,辛苦得很。
母亲是外地人,文化程度不高,父母离的远,婆家人自然也看不上,很多事不仅不帮忙,还时常冷言冷语。
家里人尚且如此,更别提街坊邻居。
小的时候,儿女凭父母贵;长大了,父母因儿女荣。
童年的我,就是在这一片长闭塞、落后、贫穷的地方长大。
记得一次,母亲在菜园锄地。
锄到一半,忽闻远处一声惊吼:“你呀!眼睛咋长的,没看到把土翻到我家菜上来了吗?你挖得那一小边,按理讲也是我家的,都没和你计较。”街坊刘阿姨怒目圆睁,一副兴师问罪的模样。
母亲生性善良柔弱,听闻,连忙解释:“我挖快了,一时没注意,不好意思,下次注意。”
记得,母亲向父亲提起此事,父亲拍桌而起,誓要找刘阿姨理论,听父亲口气,刘阿姨一家当年在划分菜地时,动了手脚,占了我家不少田地,两家为此没少大动干戈。
她倒好,恶人先告状,欺负我母亲来。
母亲,连声安慰气头上的父亲:“争了又如何,这是祖上遗留的问题,现在无凭无据,谁也说不清,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吃亏一点也损失不到哪里去。”
“人呀!要修德。”
母亲,摸摸我的脑袋说:“孩子,要好好读书,走出这里,到更广阔的地方去。”
多少年后,一次读书,读到一篇故事,顿时豁然开朗,不仅佩服母亲的度量与眼光。
这便是“六尺巷”的故事,康熙年间文化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一天收到一封书信,桐城老家修葺府邸,但因宅基地界不清,与邻居产生矛盾,双方各不相让,闹到官府,家人希望张英出面,借着官位予以施压。
张英沉思后随即赋诗一首以作书信:“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收到此信,主动退让三尺,邻居也大为感动。退地三尺,这就是“六尺巷”的故事。
在那个年代,生活在闭塞、落后与贫穷的农村,很多时候邻里关系并不像影视作品那样,和谐团结,其乐融融。
富裕的人看不上贫穷的人,贫穷的人内心充满了嫉妒,表面上一片和气,见了面客客气气,关起门来,就开始捣鼓家长里短,几个老婆子,没事就依偎在村头的老树下,嚼别人家的舌根,长年累月,雷打不动。
那个时候,日子虽然艰苦,但是人心的冷漠,比贫穷更加令人寒心。那时年纪小,很多事不懂,脑海里的母亲受了委屈,总是一人关起房门偷偷呜咽。
年纪还小的我,既懂又非懂,我把这股子愤懑,都放在学习上。
过了好多年,我考上了大学,家里又拆迁,我们搬到了镇上,离开了那一片土地,毕业后,我也考上了不错的单位,我再也没有从母亲脸上看到当年的悲伤。
努力其实是看清当下的困境,与其在当下内耗,倒不如抬起头来,望向未来。
02
我发现现在的人,内心似乎都很脆弱。
遇事不是抱怨这就是埋怨那,稍微不顺心,发脾气,立马摆脸色,摆出一副世界伤我太深的苦相。
诚然世界有时候很残酷,现实有时不那么美好。
但终日抱怨,不去行动,不仅过不好当下,连改变未来的勇气也将消耗殆尽。
有时候,你越努力,世界对你越公平。
大学毕业了好几年,一次同学聚会,酒过三旬,大家彼此畅聊。
小圆是我们班生活委员,大学时和很多同学一样,看看电视剧,聊聊QQ,要到期末考试了才临时抱佛脚。
小圆吐槽道:“你看我身边的同学一个个都比我好,有的靠自己努力,留学的、读研的,出来都不差,有的家庭底子好,生活也滋润。”
“像她这样的,家里帮不上什么忙,自己大学也跟着混日子,毕了业,工作不好找,换了好几个工作,目前工作强度大、假期少,福利待遇也低,生活自然洒脱不起来。”
她后悔在大学没有好好努力,规划自己的人生。
是呀!我们很多人过着温水煮青蛙的日子,却嘲笑着那些比你早起的人,明明知道未来竞争激烈,却终日没有目标,没有方向,不去规划,浑浑噩噩过一天算一天。
很多人揶揄努力,笑着说:“即使自己一天不休息,拼了命的努力,一辈子也赶不上身边的富二代同学。”
的确,在某些方面我们是追赶不上富二代,你也许一辈子也很难买得起豪车,也许下半辈子要背着房贷压力过日子。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除了努力,我们真的毫无办法。
努力至少你还在往上进步,跳一跳或许能够够得着目标,你再回首往事时,那些积极进取的日子,努力奋斗的岁月,变成了你人生前进道路上的一抹曙光,当你人生陷入低潮与无望时,时刻提醒你,努力不会立马给你带来收获,但是坚持了许多年后,才发现现在你的已经远远超越了身边的很多人。
我们大多数人每天晚上不肯睡去,向往着自由自在的日子,一边又在挥霍自己人生,想得太过美好,却迟迟不肯行动,是很多人的通病。
不希望多年之后,因为现实的原因,你活得小心翼翼、谨小慎微,趁着年轻,我们冲一冲,忍一忍,努力是让你通向幸福源泉的唯一之路。
努力,是给自己的人生一个大大的希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