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506273/b70df82ec37e2a59.png)
文/若杉
1、
周末, 和朋友在咖啡厅小聚。
朋友突然问我:“ 杉,你有没有觉得我们现在的生活,离当初的梦想越来越远?”
我脱口而出:“ 我觉得我现在做的就是一直想做的事情 ”,说着,便低头啜起咖啡来。
好一会儿没有听到朋友接话,抬头看她惊愕的表情,才意识到,在这个人人开口必言“我现在过得不是我想要的生活”的时代,我这样的回答多少有些拉仇恨和不合时宜。
我的这位朋友,是一个大型公司的hr,纯正白领一枚,收入尚可,但加班颇多,也辛苦的很。生活被挤压到除了睡觉,便是在格子间里如陀螺般的忙碌。这样的状态,自然很难谈得上喜欢,确也是都市里大多数人的生活。
我理解朋友的不满和无奈,便问她:“你觉得自己真正想做得事情是什么?”
“这个……,仔细想过,但也没太想明白,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朋友说。
2、
抱怨如今的生活并非自己所爱,却又不知所爱为何物,大概是我们身边很多人的状态。
所幸自己,一直知道喜欢的事情无非是能写字,能够与人发生链接,即使中间走过弯路、有过工作的转换,却也始终没有偏离太远。如今的生活,能在咨询室里与每一个来访者深度交谈,倾听他们的故事,亦能有时间写想写的文字,实在是没什么可抱怨了。
仔细想来,一颗初心,一颗怀揣梦想的心,若想找寻,有时候无非是学会做减法。而自己,能找到想要的状态,也无非是因为要的简单。
前两天看网传的一段马云接受记者采访的视频。
记者问:“你所犯过得最大的错误是什么?”
马云说:“你想听实话吗?我最大的错误是创办了阿里巴巴,我从没想过这件事彻底改变了我的生活。我本想做点小生意,却没有想到它发展的这么大,带给我太多的责任和挑战,我觉得我每天忙得像个总统,却没有总统那样的权力,我甚至连自己的生活都没有了。”
你看,当我们身不由已的做着各种加法,哪怕是带着初心出发,实现了当初的梦想,也不可避免地变了味道。
3、
丹尼斯·维特利在他的著作《成功心理学:发现工作与生活的意义》中,列出了5个问题,帮助我们找回逝去的梦想。
这五个问题分别是:
我一直想要什么?
假如我将获得一份奖赏,我希望它是对自己哪一方面的认可?
我认为使生命富有价值的事情是什么?
有可能发生在我身上最好的事情是什么?
假如我的生命接近尾声,我可能会后悔不曾拥有什么?
认真的回答这几个问题,不难发现,有些词儿会多次出现在我们的答案中,比如“金钱”、“成为一名画家”、“做自己最喜欢的音乐”。如果你的答案是“金钱”,大概你最大的梦想是拥有财富,如果你的答案是“爱情”、“一家咖啡馆”、或“去支教做一个助人者”,那么,这些可能才是你内心真正的需求。
4、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忘了梦想在何处,只是被各种各样的理由牵绊,模糊了当初出发的理由。
我们到底为什么会放弃梦想?
一路走来,也许是家人的反对,也许是朋友的嘲笑,也许是同伴的影响,也许是为生活所迫。但是,此时的梦想,即使不如当年那样坚定明晰,你所爱的,你所想要的,也一直都在。
你只需要,花一点时间凝思,搞清楚哪些是自己想要的,尽力摒弃别人想让你做的。
你只需要,用一点耐心,在理想和现实,金钱与想要的生活之间,做一些权衡和舍弃。
你只需要,多一点坚定,在同伴被生活的洪流裹挟着向前奔跑的时候,坚定的告诉自己:“我所要的,就在那里,我,无需盲从”。
当把这些问题都想明白,梦想便在思索与精简中还原了本来的模样,而不是被包裹、被纠缠的一团混沌。
做好了减法,找到了梦想所在的方向,慢慢靠近它。如此,便好!
你要记得梦想的方向,但一定不要急。我所认识的一个朋友,在而立之年才意识到要做想要的自己,却因为孝顺有加,花了6年的时间,在安顿好了父母家人之后,直到36岁那年,才真正走上了实现梦想的道路。
弗洛伊德说:“人生就象弈棋,一步失误,全盘皆输,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还不如弈棋,不可能再来一局,也不能悔棋。”
花点心理,去排兵布阵,搞清楚所得所弃,下好人生只此一次的一盘棋,值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