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一直在做加法,还是减法?亦或者是加法、减法并驾而驱?个人觉得,生活,往往是先做加法,再做减法。
你有没有玩过沙子?先得抓一把在手里,才有得玩;你若想尝试着握紧手里的沙子,抓得越满越紧,反倒从指缝里泄漏得越快越多。
我们一路走来,记忆、见识、能力、财富越来越多,都是我们一点一点努力捡起换得的,不论是什么,都有到它慢慢减少的时候,即便中间是螺旋式上升,也总会有个属于我们自己的顶点,再然后,就会慢慢做着减法。譬如能力,以走路奔跑能力为例,从学会两腿走路奔跑,到一身伤疾,慢慢走不动,再往后,某天就老得彻底走不动了,坐着轮椅,或者干脆躺在床上。
先做加法,就是打基础,再做减法,就是指升华。这点,跟读书很像,一本书,我们最开始要读完它,才能读懂,所以开始读书很厚,最后,越读越薄,便成了自己的东西。
先做加法,是为了让自己厚实起来。厚德载物,就是这个道理;再做减法,是为了让自己豁达起来。大道至简,讲得就是这种境界。
我喜欢把人的一生,区分为“开始二十年、中间二十年、最后二十年”来考虑问题,至于有的人活得比那长,那就是赚的,比那短,那就是亏的;比那难,那就是苦的,比那易,那就是乐的。
开始二十年,你需要做得最多的事,应该是积累
这个时候,就是要不停地耕耘,不停地拾掇,播种的年纪,不要太着急老成,除非被生活种种困厄所迫。
现在的孩子太累,成天本破在各种兴趣班的路上,少了很多天真的释放和撒野,聪明确实普遍比我们要强很多,可真的失去了很多童真、童趣和童乐。
这学习的二十年,就好比是盖房子打地基一样,你夯了多实,决定了你后面能盖多高的房子。有人会说,“没有绝对的公平”“有些人,从出生就输在了起跑线上”等等,我不喜欢这些论调,那些自然有其对的一面,可我们活着,为什么非要那样地横向比较呢?
单从一个个体来说,底子打得厚些,往后自然会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我们决定不了我们的出生、长相、种族等等,但我们能决定的首先是我们自己——对待人生的态度,这才是人生正道。
哪怕是社会群体,我不否认那些出生就口含金玉的人的存在,但我始终坚信“哪里都需要想干事、能干事的人”。
所以,在这二十年里,抓紧一切时间多积累一些,多学习一些,尽量向外面、向远处多走一走,提高自己的见识,思维有高度,脚下有力量。
中间二十年,你需要做得最多的事,应该是凝炼
承上启下的年纪,按照现在人们寿命来看,应该还算是偏年轻靠上半层的年纪。这二十年里,我们经历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是我们人生走向成熟、稳定的阶段。
成熟,没那么容易,也没那么简单;稳定,也没那么轻而易举。你还像开始二十年那样,只知道学习积累,不思考人情世故;只知道真理定律,不思考原则方法;只知道耕耘播种,不思考投资经营。那真的不靠谱。
这个阶段,总结凝炼很有必要,一次次摸爬滚打,一次次历经磨难,不总结反思,不凝炼提升,常常是步履维艰的。
总结凝炼,是偏于在做减法,在这之前,就是承上——做加法,在这之后,就是启下——做减法。
最后二十年,你需要做得最多的事,应该是放下
放下、放空,不纠结、不争抢、不固执、不折腾,心平气和、去繁从简,不为世事所累。
我们除了时间,别的都在慢慢放下。放下欲望,一句“人间至味是清欢”,便道出了所有意思。到最后,也终将放下自己和所有,写完自己一生的故事。
图片源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