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篇文章是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的重要著作《人类理解论》第一卷中的第二章,作为西方哲学史上经验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想的奠基者之一,此文主要是针对笛卡尔的天赋观念思想进行反驳而作的,文章分共5段。
文章的开篇,洛克就对天赋观念进行了否定:“由我们获得知识的方式来看,足以证明知识不是天赋的”,指出笛卡尔的天赋观念原则是“原始的意念同记号,仿佛就如印在人心上似的。这些意念是心灵初存在时就禀赋了,带在世界上来的。”天赋观念是笛卡尔哲学的理论核心,他在对观念的来源进行分类是说:“在这些观念中间,我觉得有一些是我天赋的,有一些是从外面来到,有一些是由我自己制造出来的。”同时认为:“我们的感官机能无法带给我们类似观念的东西。”在他看来,感官的功能仅仅是为观念提供机会而已,感官并不直接参与观念产生的过程,只有在感官提供机会的情况下,心中才会形成与感官所提供的机会相对应的观念。笛卡尔的天赋观念基本涵义分为四种:1、公理和普遍原则是天赋的;2、上帝的观念是天赋的;3、认识能力是天赋的;4、简单性质的观念是天赋的。
由于西方哲学以追求知识为理想,因此,理性主义、科学主义及认识论就构成了哲学的传统观念或基本学科,随着现代科学的进步,人类的知识领域向更深层面扩展,认识论的问题成为哲学和科学的当务之急,而主体性原则构成了哲学的基本原则。作为以自我意识和主体性原则基本精神奠基人的笛卡尔,创建了认识主体以理性认知为主导的形而上学哲学体系,他将著名的哲学命题“我思故我在”确立为以精神性主体地位的第一真理和第一原则。他的天赋观念就是反对没落的经院哲学,并崇尚人的理性和人的良知,这种认知态度与十七、十八世纪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保持一致,以理性推动科学发展。当然天赋观念过分夸大了理性认识并否定感性认识,他的天赋观念一经提出就遭到了以经验论者为主的哲学家们的反驳,而洛克是对天赋观念论驳斥最为彻底的。
洛克指出“人们都普遍地承认,有一些思辨和实践原则,虽一切人类所一致承认的,因此,他们就说,这些原则一定是一些恒常的印象”,对这种所谓的“普遍承认”(如对快乐的寻求和痛苦的厌恶本能认知)洛克不认为是天赋观念,他说“普遍的同意并不能证明有什么天赋的东西”。洛克用了亚里士多德的两条原则“凡存在者存在”,“一种事物不能同时存在又不存在”来进行证明,“这两条原则在一切原则中,我想,算是最有权利配称为天赋原则的,而且它们都被人确认为是普遍承认了的公理,……不过我敢冒昧地说,这个命题不但不曾得到普遍的同意,而且人类大部分根本不知道这回事。”这两条原则是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针对赫拉克利特提出的“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即存在又不存在”命题进行反驳所表述的。洛克认为这两条普遍原则,如果按照笛卡尔“公理和普遍原则是天赋的”人们都应该知道,但洛克通过推论予以否定。1、对普遍原则是天赋的进行反驳:指出我们生下来的时候什么观念都没有,人心如同一块白板,“它们不是自然地印在于人心的,因为儿童和白痴等都不知道它们的”;2、对观念存在心中但我们不知晓,必须形成观念能力后才能产生观念进行了否定:“因为要说把一件东西印在人心上,同时人心又不知觉它,那在我认为是很难理解的。”“那些印象如果不是自然地印入人心中的意念,则它们如何能说是天赋的呢?如果它们是自然地印入的意志,为什么人们又不知道它们的呢?”3、对能力是天赋的,知识是后得的予以反驳:“如果真理在不为理解所知觉时就能印入到理解中,那么我便看不到人心所能知道的一切真理在起源方面,究竟有何种差异。”也就是对那些明晰的真理而言,不能说不曾知晓的真理是“在理解中”的,而不是“被理解的”,“如果是自然印入心中的,则儿童不该不知道它们,……必然在理解中都有这些命题,必然都知道这些命题,同意这些命题”。
经验论和唯理论之间的分歧和斗争,实际上是认识过程中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在知识来源问题上,主要焦点是有无“天赋观念“的问题。经验论者都主张知识起源于感性经验而否认“天赋观念”;与此相反,唯理论者则否认正确的认识起源于感性经验而以不同方式肯定“天赋观念”。
按照洛克的理论,一切观念都来自于感官感觉或心灵的反省,而洛克所说的经验里的“反省”却有笛卡尔的东西,笛卡尔所说的天赋观念并不是人一出生就固有,而是要用理性思考才能发现它存在,这和洛克所说的“反省”差不多,只是洛克把它同感觉归为一类,笛卡尔却把它说得好像与感觉对立。至于是否有普遍实体的存在,洛克的回答不够明确,认为“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个别的”,普遍的存在,不是事物的实质存在。而普遍实体观念都是悟性透过抽象作用而得的,它们仅是悟性的发明和创造物,只用来作为记号。洛克对普遍实体观念的形成是对悟性的肯定,即主体反省的结果,这就表示,洛克对知识(主观精神与客观世界交融的结果)的获得,依旧离不开主观的参与和抽象理性的思维,这又和理性主义的天赋观念在本质上没有了差别。事实上,洛克的反省与笛卡尔的理性有共通之处,只不过在当时还不能认识到主观能动性对认识的作用,但在关键问题上洛克依然迈出了可贵的一步,强调了感性认识的重要性地位,为以后哲学认识论的发展予以了新的理论启示,认识论的问题在以康德和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中才得到了充分发展,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论真正达到了科学的高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