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塔外的那个人

作者: 晨曦载曜 | 来源:发表于2023-01-02 06:30 被阅读0次

半夕绛帐风飘去,木铎含心终不知。

与木心先生的第一次相遇,是在疫情期间,叫做《文学回忆录》。

一开始,读这本书的理由,无非是临近高考,想要在作文中来一些引用,多拿那么一两分罢了。这也是我一直以来读书的态度。

直到,我看到了那句话:“有些人来打听回目,无非是听‘折子戏’的心态。其实他想想,谁在讲,讲些什么,就应该来。”

字字刺目,有种遮羞布被揭开的感觉,顿感羞愧。于是,我放下了功利之心,开始认真地读了起来。

《文学回忆录》,是一份听课笔记。整本书,记述了一个作家,在五年的时间里,为几位画家所讲述的文学史的所有内容。从远古时代到 20 世纪,从荷马史诗到黑色幽默,从苏格拉底到诸子百家。无论在时间广度还是思想深度,都浩浩荡荡,宽博广大。

所以,《文学回忆录》,是一次“文学的远征”。

“风雨夜,听我说书者两三人,阴雨,七八人,风和日丽,十人,我读众人听,都高兴,别无他想。”

这是木心讲课的态度,也是我听课的态度。

常常在夜间将近黎明时阅读这本书。躺在床上,打开书,就仿佛来到了课堂。跟周围的画家们打个招呼,端坐在地板上,看着那个站在黑板前的艺术家,眉飞色舞,神采奕奕。

他讲的东西很多。有文学,有哲学,更多的是艺术。有的通俗易懂,禁不住点头以示赞成。有的“半通不通”,自己索手抵起牙儿慢慢地想。实在想不懂的,也不懊恼,因为木心先生又引用耶稣的一句话:“该懂的就让他懂,不该懂的就让他不懂。”

莞尔一笑,不知东方之既白。

“红楼梦里的诗,就像水里的水草,拿出来,不好;放进水里,好看。”

以上是木心自己的观点。类似这样的观点,在书中比比皆是。读着读着,才发现这个老人好不单纯,而是大大的狡猾。借着讲文学史的名义,宣传自己的文学观点。

我问他:“先生,您为什么敢于把自己的东西与文学大家的放在一起呢?”

他不恼不躁,笑着说:“请允许我与艺术家们做朋友,如果他仍在世上,我会给他们寄我的作品的。”

他说到做到。他与那些大家们平和相处,不卑不亢。譬如讲到托尔斯泰,他会笑话托尔斯泰的作品缺少“头脑”,但当提到托翁的坟墓没有墓志铭,没有十字架,又不禁哽咽:“伟大。”

所谓的文学回忆录,其实也是木心自己的文学回忆。或者说,就是木心本人。书上的每一个字,都在刻画一个温和尔雅的老人,一个老艺术家。他拄着拐杖,看着文坛上喧嚣的人群。他们在争,争做文学宝塔上的那颗明珠。

这时走来一个人:“你不去?”木心摇摇头,反问道:“陶兄,你呢?”那人哈哈大笑:“我才不要,我宁愿走在这塔边。”木心点头,笑笑。

这就是木心。

相关文章

  • 走在塔外的那个人

    半夕绛帐风飘去,木铎含心终不知。 与木心先生的第一次相遇,是在疫情期间,叫做《文学回忆录》。 一开始,读这本书的理...

  • 塔外的世界

    今天拿到了毕业证和学位证,对于不打算继续读书深造的我而言,今天是真正走出象牙塔的日子。其实我一直很害怕,二十几年,...

  • 【东京塔外】

    在柳絮弹过窗台玻璃的时候,一个短发的女生正坐在天台看着天空愣愣出神。 杨凡过着混混沌沌的日子,时间一天天的流逝,她...

  • 愿你过得好,并且我一无所知

    走到汉口火车站的地下通道时,会想起那个人走在我旁边;走到环湖的马路上时,会想起那个人走在我旁边;走在雨天的伞下,会...

  • 象牙塔外

    2016年徐洋大学毕业,人和行李还没进门就听见老妈咋咋呼呼的声音:呀,咋就只带了个箱子回来,女朋友呢? 大学离家四...

  • 塔里塔外

    前引:象牙塔里呆久了的人,总会想着有哪天能早些离开它到外面去,殊不知离开象牙塔里以后的自己,走到外面时还要遭遇多少...

  • 《陌生人》

    行走在马路上, 看,那个人漂亮的衣裳很少见, 什么时候我也能有一件? 行走在小河边, 看,那个人严肃的举着...

  • 象牙塔外的世界

    青春的尾巴无悔于一起经历 珍贵的朋友记得将祝福塞满行囊 挥手告别我们终于分头走 感慨生命有段岁月曾一起度过 锡纸包...

  • 象牙塔外的残忍

    我今天去了趟警察局,去录口供,其实在去之前我一直觉得这件事儿对于学法律的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见识的机会,毕竟鉴于我...

  • (《夷长生》 其之六 )伤

    当晚柳逢春与朱延寿归来,前后不见柳朔,才发现石桌留书,便想出塔外追寻,亦见塔外血迹未干,正是龙虎帮和武林同盟战后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走在塔外的那个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uoc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