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学《长物志》第79天2022年7月25日
卷五《书画,法帖》(1)
【题解】
法帖乃名家书法的范本,文震亨讲了历代可收藏的名家的碑刻与名帖。唐代由于帝王的喜爱,出现勾摹前人墨迹的集帖,即《万岁通天帖》。宋代又出现了汇集历代名家书法墨迹,将其镌刻在石头或木板上,然后拓成墨本并装裱成卷或册的刻帖。这种刻帖使古人的书法得以流传,并成为学习书法的范本帖。宋曹士冕《法帖谱系·杂说上》:“太宗皇帝时,尝遣使购募前贤真迹,集为法帖十卷,镂板而藏之。”明清之际随着印刷业的发达和人们对书法学习的需求,汇集前人书法墨迹,镌刻法帖持续不断,规模也越来越大。明张居正《拟日讲仪注疏》曰:“或看字体法帖,随意写字一幅,不拘多寡。”可见法帖在日常生活中的示范性作用。
【原文】
历代名家碑刻,当以《淳化阁帖》压卷,侍书王著勒,末有篆题者是。蔡京奉旨摹者,曰《太清楼帖》;僧希白所摹者,曰《潭帖》;尚书郎潘师旦所摹者,曰《绛帖》;王寀辅道守汝州所刻者,曰《汝帖》;宋许提举开刻于临江者,曰《二王帖》。
【译文】
历代名家碑刻,当以《淳化阁帖》为最佳,宋代翰林侍书王著所刻,末尾有篆题。蔡京奉旨临摹的,叫《太清楼帖》;僧人希白所临摹的,叫《潭帖》;尚书郎潘师旦所临摹的,叫《绛帖》;王辅道任汝州太守时所刻的,叫《汝帖》;宋许开提举在临江刻的,叫《二王帖》。
【原文】(2)
元祐中刻者,曰《秘阁续帖》;淳熙年刻者,曰《修内司本》;高宗访求遗书,于淳熙阁摹刻者,曰《淳熙秘阁续帖》;南唐后主命徐铉勒石,在淳化之前者,曰《昇元帖》。
【译文】
宋元祐年间刻的,叫《秘阁续帖》;宋淳熙年间刻的,叫《修内司本》;高宗访求遗留下来的墨迹,在淳熙阁摹刻的,叫《淳熙秘阁续帖》;南唐后主命徐铉刻在石头上,在宋代淳化年之前的,叫《昇元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