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岁月留痕读书散文
《自卑与超越》(1)读后感

《自卑与超越》(1)读后感

作者: 孔繁竹 | 来源:发表于2022-05-31 15:51 被阅读0次

读了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后,就特别想读一下阿德勒的心理学著作。也特别喜欢他的那句名言:“幸运的人被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儿童的人格教育》)。因这一句话,我选择了阅读《自卑与超越》。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生于1870年2月7日,逝于1937年5月28日。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他著有《自卑与超越》、《人性的研究》、《个体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自卑与生活》等。

阿德勒心理学三大理论分别是:目的论、课题分离、共同体感觉。阿德勒的理论强调人的积极品质和社会动机在个人行为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人格是在战胜自卑和追求优越过程中形成发展的。

《自卑与超越》是个体心理学的先驱阿德勒的代表作,作者从探寻人生的意义出发,启迪我们去理解真实的生命意义。他告诉我们,理解一个人,就要从他的过去入手,而一个人的生活风格,则是与他对于过去经验的认识和理解相一致的。自卑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怎样认识自己的自卑,克服困难,超越自我。

本书以"自卑情结"(一个人在面对问题时无所始从的表现)为线索,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他创立的个体心理学思想。书中不仅涉及到人为什么活着,心灵与肉体的关系,自卑感和优越感,家庭和学校对人的影响,而且还论及了早期记忆,梦,犯罪及爱情、婚姻等内容。他在书中着重论述了自卑感的形成,它对个人的影响,个人如何超越自卑感,如何将自卑感转变为对优越地位的追求以取得成就。

阿德勒认为:自卑感是行为的原始决定力量,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变态的,它是一个人在追求优越地位时的一种正常的发展过程;优越感是每个人在一种内驱力的策动下力求达到的最终目标,它因每个人赋予生活的意义而不同。他认为,人的行为不是由生物学的本能力量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力量决定的。人的行为都是出自于自卑感及对自卑感的克服和超越。

书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奉献。阿德勒告诉我们:生活的意义在于奉献,在于与他人的团队合作之中获得满足。人只有融入集体之中,融入社会之中,才能感受到人生的意义,实现自我价值。

《自卑与超越》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引导我在人生的旅途的道路上更好的把握自己,超越自己,树立自信。

相关文章

  • 2018-12-21 开天窗

    hhhhhh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占个坑

  • 行为的艺术胜过意识的驱动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 提到心理学,相信很多人想到的第一个名字一定是弗洛伊德。《自卑与超越》一书...

  • 【读书】你真的不自卑吗?

    前言 本文是《自卑与超越》一书的读后感。 《自卑与超越》,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

  •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1

    先说说近况,再说说近况对自己的改变。最近我主动向叔叔要了爷爷奶奶护工的联系方式,虽然没要到,但还是持续追问,比如为...

  • 《自卑与超越》(1)读后感

    读了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后,就特别想读一下阿德勒的心理学著作。也特别喜欢他的那句名言:“幸运的人被童年治愈一生...

  • 人的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

    1.自卑与超越 最近看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我发现自卑与超越正好代表着人类的两大心理需求,安全感和存在感。 代表...

  • 要么在自卑的泥潭中沉沦,要么在自信的海洋中重生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 自卑在我的心中存在已久,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标题时,我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自卑在我...

  • 《自卑与超越》(1)

    这两周情绪异常糟糕,特别是这个上个周末和这个周末。焦虑、恐惧,以至于连手机都不想看。 整个脑袋的上班部分发热、发胀...

  • 自卑与超越(1)

    一、生活的意义 “真正的人生是懂得关注他人、让自己成为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并积极地为人类的福祉做贡献。” 每...

  • 《自卑与超越》1

    《自卑与超越》第1—48页 阅读心得:《自卑与超越》作者是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病理学家,个体心理学派的创始人阿尔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自卑与超越》(1)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uuzp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