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时候缘分真有难以解说的奇妙。
我和小鱼儿认识是因为大学同班,彼此开始作为大学好友深交开始于一起熬了个通宵看热播剧《蜗居》。
那是一个将现实、阶层剖析的淋漓尽致的电视剧。
大一那个初秋的周五,上完最后一节课,我们一起回宿舍,她住在我隔壁,那时候我俩已经会偶尔一起吃饭、自习了。
初到大学,女孩们的活动都是以寝室为单位,差不多一个月之后,消费能力、生活习惯的不同让大家渐渐分散。
我和小鱼儿就是那时候开始一起玩的,我们一起并不是因为我俩的消费能力在一个层级上。事实上,我来自落后省份的农村,家里当时每个月给四百块生活费;她来自杭州市,每个月的生活费基本上是上不封顶。
但是外语学院有钱的女生太多了,而她的父母是有一定收入的工薪阶层,所以她的消费比较平民化,性格随和,相比我宿舍和她宿舍的另外几个女孩,我们更相似些。
所以,我们渐渐开始一起吃饭、自习,大学女孩的感情似乎都是经过这些小事培养出来,然后经过一起干些疯狂的事情得以发酵、升温,譬如刷夜、譬如外出游玩等。
那之后,我和小鱼儿基本上算是班级里比较好的两个小姐妹了,是年少是信誓旦旦地以为会“地久天长”的那种友谊。
我周末常去家教,常常结束半天的课回宿舍时顺便帮还在宿舍追剧或者睡觉的她带上外卖,(那时候的外卖还不像今天这样普及可以送饭到家到宿舍,那时候大学宿舍的我们基本还得自己下楼买饭),周末的时候也会偶尔一起出去玩,她也会心照不宣地照顾我的消费水平,不去高档的地方。
2.
是大四的时候,我们开始渐渐疏远的,她准备考研,我找工作,自然没有时间呆在一起。我很顺利地在十月初就签了工作,然后开始专心在一个翻译公司实习。
来年,我作为翻译出国工作,她考研失败回了老家。
我们的联系也越来越少,彼此对对方的心意都没变,只是大家在一起的共同话题只剩下对大学那四年的回忆,话题转到当下,便此时无声胜有声。
她根本不了解我在国外的工作情况,我也跟不上她的节奏。
当我和三先生还在辛辛苦苦攒钱凑首付的时候,她爸妈早已给她准备好了全款的婚房。当我刚刚买下房子时,兴奋不已,但我不会像大学那样遇到开心事向她诉说,因为她家因为拆迁刚刚轻而易举地分了两套房,我不知道挂在她和她父母名下的房子是四套还是五套。
这样的速度下去,我们应该会和很多大学朋友一样,越走越远……
但偏偏,我和三先生相爱,他的家乡在杭州附近,而我也并不想回我的家乡,于是我们买的正是杭州的房子。所以,我们相隔多年,再次见面。
3.
毕业后第一次再见面是去年,她开着车来我住的宾馆接我。
第二次见面是前几天,我骑着支付宝花1元刷的公共单车,她开着刚换的30万+的新车。
我明白,尽管我一毕业就选择了外派,为了更快地攒下人生第一桶金;尽管我这四年工作异常努力,从实习生成长为公司中坚力量,从部门小翻译升为公司总经理翻译。
但我依然不如她。
不过还好,我的梦想本来就只有这么大,还好,我们都过上了自己想过的日子。
深夜写下这篇文,不是愤青抱怨社会,只是老友相聚后的感慨,这个世界有千千万万个不同的你、我,我可以不如你,但我要比我的昨天好。
我可以不如很多人,只要我满足内心对自己本来的要求,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