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学期想突破整本书共读。上周在三年级八班共读了《丑小鸭》,第一次尝试给自己打70分吧,尽管觉着还可以,但是仍没有晨诵课的那种从容和舒展。还是对文本把握不透,对班级孩子不太了解。
张春燕老师说,整本书共读首先关注的是生命,生命是第一位的,故事里的生命、听故事的生命都要有个透彻理解,知识是第二位的,当完成生命的提升后,知识技能是顺带的事。这让我想到,昨天一个老师问怎么上一个绘本,说是教研员让她给二年级孩子上阅读课,并着重强调教给孩子阅读方法,这个老师说,感觉教研员的这个要求和一直以来新教育阅读的观念不符。我肯定了她的感觉,二年级孩子重要的是大量意义识字,朗读,培养语感,对故事本身感兴趣,而不是教授所谓的阅读方法,如果说方法的话,就是老师适时在关键处提问题,促进孩子自居和思考。仅此而已。
光说别人了,自己这方面也做不好,这次丑小鸭共读之所以效果欠佳,是因为自己只是关注如何教,没有很清楚教什么,以及教的对象状态,就好像经常出现的自己把自己感动的稀里呼啦,学生无动于衷。以后再进行共读时,一定把对文本解读的文字稿写出来,这样就更清晰了,就像上次问魏老师问题一样,魏老师给我把脉特别准,自己不清晰,这是我很多方面的通病。以后要改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