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讲了故乡春天的牛屎饼,那一袭幽然的艾香仍然萦绕在游子的梦乡里。
春天里来百草长,尤其在河湖交叉的水乡,岸边湿地、滩涂上的各种野菜,往往令久居室内猫冬,过年吃惯了大鱼大肉的人们食指大开。
今天我们去采黎蒿,据说可以生发哦!
野生黎蒿
(一)好吃的黎蒿
江西卫视曾经播出过一系列赣味电视连续剧,叫《松柏巷里万家人》,讲述本市真实地名松柏巷里一些家长里短的搞笑故事,用的是当地方言,颇具地方特色,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收视率很高。里面的片头曲就叫《黎蒿炒腊肉》,用方言唱到:“……鄱阳湖里咯几根子草,南昌人饭桌上变成了宝……”,“吃奚里哟?喉死人呢!”(吃什么呢?馋死人呢)
黎蒿炒腊肉在南昌乃至江西的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其实,黎蒿在中国两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及其附属水系边都有自然生长,故江西、湖南、湖北、安徽等地老百姓自古就有食用黎蒿的习惯。有诗为证:
蒌蒿(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如今野生河豚已然绝迹,但黎蒿凭着顽强的生命力依然“春风吹又生”(野生早已供应不上,目前基本靠人工种植供应市场)。
(二)能生发的黎蒿
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上到达官贵人,下到草民百姓,脱发问题成为很多人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
据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五卷记载:藜蒿气味甘甜无毒,主治五胀邪气,风寒湿脾,补中益气,长毛发,久食轻身,耳聪目明,防衰。中医认为其除食用之外还有清热、利湿、杀虫之功能。
(三)采黎蒿
今年的冬天特别冷,今年的春天来得似乎也特别早。你看,十五的元宵节都还没过,天气在艳阳的高照下飙升到20度。与其窝在家里盯着这小小的手机屏幕,被各种八卦新闻弄瞎了双眼,何不趁着这春江水暖、万物复苏的美好季节,出去踏春寻草、吐故纳新?
于是乎,全家总动员,袋子、铲子、剪子,来一趟说走就走的采黎蒿之行吧!
一路欣赏沿途的风景,果然是几日不出门,世界大不同。路旁枯萎的野草中间,不知什么时候冒出了一簇簇的绿色,虽没有连成一片,但生命的力量早已势不可挡。
终于到了,湖边这个熟悉的神秘地点,水草丰美,几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就发现这里生长着一片野生黎蒿,从此每年春天,这里成为我们全家的乐园。车刚停稳,大家便呼喊着冲向这广袤的“草原”。尽管没有骑马,但面对这一汪绿水、一滩青翠,也有了策马奔腾的感觉,任由春风从耳畔拂过,尽情呼吸这百草的芬芳,远处不时飞过洁白的鹭鸟,终于逃脱了城市的纷扰与喧嚣……
策马奔驰“大草原”沐浴着午后的阳光,尽情的玩乐之后,大家丢下了沉重的棉袄,开始低头寻找黎蒿。野生黎蒿不像菜市场里的人工栽培的那样娇弱,颜色也没有那么青翠,茎干部分比较硬,外表紫褐色,隐蔽在各色野草中,不弯腰仔细寻找是发现不了的。
大家分头行动,弯下久不锻炼的僵硬腰肢。发现一棵,就轻轻扒开旁边的野草,尽可能地靠近地面摘取较长的茎干。偶尔发现一大丛,就兴奋地呼唤着请大家都过来摘取。野生的东西柔韧程度超过想象,表层的纤维特别严密,若是手里没有剪刀等工具,靠指甲的力量折不断,常常把它连根拔起,发现泥土下面的根茎甚至比露出地面部分还要长。怪不得这野草生命力如此旺盛,你剪断一根茎杆,它就从地下冒出更多的茎干,真正是野草采不尽,春风吹又生。
不一会儿,大家手里都满满地握着一把了黎蒿了。今年来的早,黎蒿还没有长出多长,但就是这种刚长出不久的才特别的鲜嫩。该回家了,大家聚到一起,伸出掐菜的手指,发现指甲都变成了黑色,凑到鼻子边闻一闻,一股特殊的香气渗入心脾。
根比茎长(四)黎蒿炒腊肉
拖着疲乏的脚步回家,已到晚饭时分。顾不得清理满是泥泞的鞋子,大家自觉对采来的黎蒿进行清理。掳去茎干上面的叶片,剪掉地下的老根,一大把黎蒿剩下不到一半,这一根根褐色的茎干才是可食用部分,清洗后,切成一段段备用。
洗干净后的野生黎蒿拿出早就准备好的腊肉或腊肠,切成薄片,先把肥的放进锅中,熬出油后放全部腊肉,待肉片变色后加入自酿醪糟米酒,依次放干辣椒、大蒜瓣、生姜碎末和黎蒿茎干煸炒,炒出香味后加入少许水、老抽和鸡精调味后起锅,一盘荤素搭配、红绿相伴的黎蒿炒腊肉就做好了。
因为腊肉自带较多盐分,我们这边的做法基本不需要再加盐。
自家腊肉和蒜瓣跟其它蔬菜一样,野生的黎蒿比人工种植的香味要浓烈很多,茎干也要硬一些,粗纤维含量特别高,非常耐嚼。夹上几根黎蒿,配上一块腊肉,可以扒上好几口饭,腊肉的咸香与黎蒿的异香真乃绝配,火辣辣的红椒,更是让这种香味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全家人围坐一桌,一边聊着下午的见闻一边享受着美味,早已忘记了下午的疲惫辛劳,这恐怕就是所谓天伦之乐吧!
自治腊肠炒黎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