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散文,是针对古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古风,即韵律体诗词而言的一种散章结构的自由体文学作品;散文也是一种作者写自己经历见闻中的真情实感的灵活精干的文学体裁。
散文是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也是东西方文化最融合的多元的文学体裁。
散文是一种自由体的文学,兴之所致,情之所置,文之所至。正因为它太自由了,没有定体,所以其中的艺术奥秘更难以捕捉,犹如来去无影的嫉风,浪漫无羁的晨雾。
但大体是有的。一般它是写“我”、“真”、“情”的。换句话说,散文创作是一项复杂的创造性地精神生活,要写出好的散文,就要具备“形美”、“意美”、“情美”,再说散文的力量归根结底是人格的力量,不单单是技巧的问题。
所谓“气大者声必宏,志高者意必远”。所以,人们认为一个作家就应该是一个思想家。
散文是气质美人,它没有小说丰厚的家什,没有诗歌夸张的外貌,她只有典雅大方的温婉之气,自由平和之心态。
可以不必有好的基础,但必须有真诚的灵魂,水滴石穿,终能成器。我个人认为这就是散文的“三字经”。
散文是写“我”的,是散文创作的真正审美观点和最高层次,即以我之笔,写我之情,抒我之心,言我之志,状我之景,一管在握,浮想联翩,上下千年,纵横万里,信笔挥来,岂不快哉!
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我”并非是只写自己,甚至千万不能单一的写自己。而是让每一个读者(读者的自我)都能从作品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在文字间穿梭。
“真”是让人读后感到像自我经历的那样感慨喷涌,感受大千世界,视通千里,气象万千。
“情”是让读者能触景生情,随作品的脉搏不由自主的跳动,欲哭泪涌,欲笑若狂。
因为文学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要求作者的首先是对生活中美的发现积累和挖掘以及雕琢。
学习写散文首先要明白散文的定义。什么是散文呢?为区别于韵文和骈文,把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概称“散文”;后又泛指诗歌以外的所有文学体裁。
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
广义的散文,在古代指的是一切不押韵的文章。刘勰在《文心雕龙》的《总术》篇写道:“今之常言,有‘文’ 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所谓“笔”,就是指韵文以外的一切记叙性和议论性的文体,这些文体就是散文。不过,古代没有“散文”这一个名称;“散文”这个名称是“五四”时期才有的。
在现代,广义的散文包括了除去诗歌、小说、戏剧、影视文学之外的一切叙事性、议论性、抒情性的文体,如秦牧在《海阔天空的散文领域》中说,“不属于其他文学体裁,而又具有文学味道一切篇幅短小的文章,都属于散文的范围”。
这样,就有了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和议论散文等的分类。狭义的散文则专指抒情散文。
这是因为随着文体的发展,叙事散文中的通讯特写、传记 文学、报告文学等,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文体,各成一类;议论散文则有了专门的名称—— 杂文,也从散文中分了出来,剩下的只有抒情散文,这就是狭义的散文。
学习写作散文。习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人生阅历、文化素养和爱好,或写抒情散文,或作叙事散文,或写文化散文,或作智慧散文,或写游历散文,或作其它类型的散文。
要把散文写得新颖别致,其最主要的是观察和感受,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不受已有各家的散文影响,即形成自己独特的散文风格。
观察新鲜,内容方可别致,感受深刻,情感方可饱满,取材新颖,神韵方可独特,认知独到,语言方可生动。如果观察和感受平平淡淡,即使作者如何的刻意加之去润色都不会感到独特别致。
恰如“月为看月者而实不见月者,看之;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亦看月而实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也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看月而人不见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如此之,这就要求散文作者必须在观察事物时要深入体会,明察秋毫,独具慧眼,一览无余;多观察,多积累,多留心,多思考,铺纸挥毫扫千秋,落笔春秋自不俗。
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随情感自然娓娓而谈,情真意切。
所谓凝练,是其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
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所以,散文是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清新隽永的语言、质朴无华的文采,醇厚饱满的情感的有机结合和高度的统一。
写散文还要学习抓住“文眼”,即抓住表明主旨的句子,“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凡是构思精巧,富有意境,或者写的含蓄的诗文都有“眼”的位置。
文眼在散文中有时用来言志,有是用来揭示或暗示思想,能是全篇文章生辉,意味深远。
如古代散文《捕蛇者说》中的“苛政猛如虎”。《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著名作家老舍云“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作家是语言的创造者,是说话的艺术,要想办法把话说好,不是光学会说话就行”。
清代的刘熙载在谈及庄子散文时也说:“文为云龙雾豹,出没隐见,变化无方。”
我个人认为“语言是科学,说话是艺术;把话说到生机怏然,别出心裁,寓意深刻,引人遐思,而又不失生活基点的闪光。”
散文笔调形于外是“散”,见于内是“聚”。“聚”---主体的情怀感受。正如林琴南《春觉斋论文》所云:“武林九溪十八涧之水,何尝一派现出溪光?
偶经一处,孩为明艳绝底,然实不知脉之所自来;及见细草纤绵中,根下伏流,静细无声、方觉前溪实与此溪相续”。
散文的字眼就是说话的神经枢纽,是思想的聚焦点和凝光点。我们把散文的取材叫“形”,把作者的感悟叫“神”。
散文的字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神”,其形变幻无穷,千姿百态,但“神”切不可动摇,也就是散文创作中的“形散而神不散”。
散文之“神”,其实就是作者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用高度集中的语言表达出来且贯穿全文的“明思暗线”。
这个“神”往往就是“文眼”(即:文思暗线)。
我个人认为,散文写作也贵在韵味,即散文的个人品格,自然、朴实、感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当然这不是说可以随心所欲主观追求,信手携来,而是作者经过生活阅历的积淀,观察积累的沉辑,也就是作者人格化的产物。
我最初一直是写杂文的,有人说杂文已经是散文中的最边缘的文学,说得直白点,杂文就是在散文和议论文之间混吃混喝求生存的,可他偏偏有自己的独特性,那就是几种散文都无法与之相比的哲理性。
散文主要分叙事性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议论性散文。总体来看,抒情的散文有时气势磅礴,有时低吟浅唱;记叙的散文如诗如画,曲径通幽;议论的散文情真意切,精彩纷呈……
但是,不管作者怎么样安排文字,怎样组织材料,归根结蒂还是为了表达他对人生或自然的特殊感受和领悟。
一篇好的散文之所以很能吸引人是因为让人在每一个字眼里都能感受到作者汹涌的激情,给养的语言,饱满的倾诉,跳跃的思想里流淌出来的人生启迪、激励、鼓舞......
散文的创作亦讲究角度,角度的巧妙与否,常常可以决定一篇作品在艺术上的成败。
虽说散文的取材很广,大至宇宙,小至琐事,万事万物,皆可入题,人间万象、宇宙万物、各色人等、宏观微观、无不涉及;但仔细琢磨,好的作品无不是展现在作者面前“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多位思考,而经过慎密梳理最后才达到“千淘万滤虽艰辛,吹尽狂沙始到金”最佳创作角度。
从自身感悟出发,是作者对事物特殊意义和美的发现。这种发现,是知觉、思维、感觉的综合思维结果,体现着作者的深思妙悟,是散文的情、理、意、味的统一。
抓住线索,理清思路,准确把握立意诗散文构思无可争议的三部曲。一般的散文初学写作者,我们可以从细小的方面入笔,做到以少胜多,以小见大。
实际上,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一涕一笑;事物中的一枚叶片、一粒沙土……都可体现出大的主题。
情感是散文的灵魂,情真方能意切,假如一篇散文不能在情绪上带动读者,那么再美的文字都是苍白的。
另外同一景物在情人,游子,醉汉......的眼里各显不同,这就要求作者必须要高度审视从而达到情人观之娇羞含黏,脉脉含情;游子赏后触景生情,梦回故里;醉汉看了醉眼红尘,醒酒三分.....
所以,散文的写作首先是给人以力量的美,散文作品自身要蕴含着足以打动人心的力量。
写作技巧、经验分享,以及约稿投稿信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征文约稿小助手(搜索ID:yitiaoyingyugou),同时领取50-30000元稿费不等的约稿函及含1000本经典文学名著书籍的写作大礼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