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所学的知识大部分用不上,是真的吗?
大学所学到的知识将来大部分用不上,这个结论很多小伙伴可能已经听说了,如果是已经处于高年级或者已经毕业工作了的小伙伴更有可能是身体力行的感悟到了这个残酷的事实。
EQ阁主也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大家:这个结论是真的。仅以阁主本科所在班级为例,毕业20余年以来,只有阁主因为留校教书的原因,还可以说在从事与所学专业一致的工作,而其他60余名同学虽然在各行各业都干得出色,但是鲜有人是从事的和本科专业一致的工作。
而且阁主也偷偷告诉各位小伙伴:即使阁主从事的是本专业的工作,但是因为知识更新换代速度太快,本科期间所学的大部分知识阁主也没有机会用上,为了跟上知识更新的步伐,现在都还在现学现用的过程中。
关于这方面也有相对权威的数据给出佐证:据人民网的报道,51%上过大学的人认为大学学无所用,大学所学习的知识并没有给自己带来工作价值与财富价值。
阁主也相信大部分小伙伴都被这个问题困扰:既然很多过来人都说大学期间所学的知识将来大部分都用不上,那我为什么还要拿出自己大好青春的四年来读大学?读大学真的有用吗?
回答这个问题时,我们首先来看看为了适应工作需要,职场人士到底需要哪些能力?
2.能力的ASK模型

ASK模型告诉我们能力的构成包括三个部分:
知识:这是被发现或者被证实的规律,是确定的,比如“当价格上升时,产品的销量会下降”。学习知识的方法主要是通过理解和记忆,然后知识被分门别类的储存在大脑中,需要用的时候,比如考试的时候就被调用出来。
技能:技能是那些你认为自己知道,但是没有亲自做过,就不会真正掌握的能力。比如,你可能已经看过关于演讲的数十本书,自学了数个讲授演讲技能的网络课程,看过上百个TED的演讲视频,但是你却从来没有上过演讲台,也就意味着你还是没有学会如何演讲。
态度:态度是自己的选择,也即你是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你如何认识自己存在的意义?你如何看待你和他人的关系?......基本都属于价值观的事情,是心的选择。
最容易学的是知识,但是要知道知识是有适用边界的,很多知识也是有“保质期”的,因此不能形而上学,而且也要注意与时俱进,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
技能的学习要求更高,必须在实践中进行应用,致用类的知识才可以转化为能力。
而态度是最难学的,因为态度是心的选择,是没有人能教的,按照王阳明先生的心学,得通过“心上学、事上练”才可以形成。
3.大学的意义在于正确的认识自己
大学作为我们由学生身份到职业人的过渡阶段,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由青涩的少年成长为职场新人,在大学包容、开放、创新的成长环境中,我们完整的获取个性、修养和人格,成为最好的自己。
正如泰戈尔所说:教育的主要目的不在于解释意义,而在于去敲那心的门。苏格拉底也曾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大学给了我们一个更高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去到一个更宽广的地方,见识到更大的天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然后去探索那些自己的知识盲区、去弥补自己能力的不足。
上过大学后,我们对人生会有一个正确的定位,逐渐明白怎样的生活最适合自己,也知道如何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大学这个平台也会让我们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思辨能力,知道如何去适应一份新的工作,知道该如何学习新的知识,提升我们的可塑性。
正如曾任耶鲁大学校长20年之久的理查德·莱文所说:“真正的教育不传授任何知识和技能,却能令人胜任任何学科和职业,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4.总结
能力的ASK模型解释了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区别。
大学所学的知识虽然只有很少的部分有用,但是上大学更多的是为了让我们对自己、对社会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思辨能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可塑性很强的人。
知识具有“保质期”,所以即使上过大学也要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
掌握技能一定要通过大量实践方可实现。
读大学时我们要注重知识的广博,要多参加实践活动,要在“干中学”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思辨能力。
(微信公众号“EQ阁”、简书“EQ阁主”和知乎“EQ阁主”着力解决面向大学生和初入职场人士的软实力提升问题,聚焦于打造职场沟通力、思考力和学习力,欢迎持续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