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本系列笔记是本人阅读各种中医著作的笔记,一些观点与现下通行的观点并不完全一致,甚至相互之间意见也不统一;所录方剂很多是有关医生的经验方,实际效果无法验证,切不可照搬照抄,否则后果自负。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我想主要是看著作者的思维方式是否有其合理之处,能否自圆其说,从而启发培养自身的中医思维,加深对中医的理解,而不是盲目崇拜。
三、麻黄汤证和桂枝汤证模糊方
辩证:桂枝汤和麻黄汤的中间阶段,兼顾透表、发汗、解肌。
金银花30克,连翘30克,牛蒡子30克,桂枝30克,麻黄10克,芍药30克,甘草13克。
可能药后出汗了,所有症状都消失了;
如果还有点咳嗽,用麻杏石甘汤,石膏配麻黄利尿;
如果咽喉还有疼痛,再用银翘汤;
四、辛夷汤
辩证:急慢性鼻炎,鼻窦肿胀不通
方剂配伍:辛夷25克,白芷15克,细辛3克,黄芪40克,桂枝30克,川芎15克,桔梗20克,甘草13克
组方思路:中医没有过敏性与非过敏性之分,都是通窍、活血、排异。
桂枝、川芎和白芷,药性向上,通窍;辛夷、桔梗药性向外,排异,不能用牡丹皮或大黄,因为它们是向下的。
五、无名发热模糊方
辩证:往来寒热,长期原因不明的发热
方剂配伍:桂枝30克,白芍30克,生姜15克,大枣12枚,柴胡30克,地骨皮40克。
所谓的无名,是人们找不到病因,并不是病因不存在,郭生白认为绝大多数情况是外源性的病邪侵入导致的,因此他主要的思路是解肌,以桂枝汤为基础。
往来寒热的病程一般是,先是感到发冷,身体发抖,体温不高,然后不颤抖了(本能系统不敌病邪),体温开始升高,不再怕冷,发烧,没有汗(汗发不出来)。发烧到一定程度,一身汗出来,热退了,然后又感到冷,长期如此。
这是每次病邪都没有排干净,因为津液不足,正因为此,既不能用汗法,也不能用下法,只能用解肌法,同时用柴胡和地骨皮来增加津液。津液足了,才有向外排异的资本。郭生白特别指出,津液是一个概念,不是指一个具体的东西,我理解那是指一类物质,而不是指特定的物质。身体虚弱的,加鳖甲50克到100克。
如果是新病,一二副药就好了,如果病程已长,可能需要服药十天半个月的。
郭生白所谓的模糊方,我理解是相对于经方而言,其实并不糊涂,他有一个治病的思路,抓住病证的主要矛盾。但是,现在很多医生都是对症下药,一个症状给一种药,一个方子几十味药,这才是糊涂方子。
我有一个感觉,不少模糊病区的情况,或者误诊以后的救偏,都经常以桂枝汤为基础进行化裁,因为桂枝汤这个方子比较中正平和,相对安全,不会有太大的副作用,另外它兼顾到了扶正祛邪两个方面,比较周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