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天,是微博热搜回归的第n天。想想,没有热搜的春节,多少人会抓狂?
前段时间,微博发布热搜整改,热搜消失的话题居然也变成了一个“热搜”,不少人都慌了,热搜该不会永远回不来了吧?没了热搜,我要怎么打发时间呢?
截止2017年9月,新浪微博的月活跃用户达到了3.76亿,日活跃用户达到1.65亿。显然,刷微博成为了很多年轻人的日常。热搜的关闭,确实引起很多人的不适甚至小恐慌。
但是,没了微博热搜,大家就找不到方式消遣了吗?不是的。没了热搜,我们还可以刷微信朋友圈、还可以打层出不穷的游戏、看各种日韩欧美肥皂剧,还有各色各样的小视频,只要花几分钟,就能撸完乐一乐。
这是一个娱乐至上的时代。互联网与智能手机的出现,让我们花在娱乐上面的时间越来越多。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不是起床,而是打开手机查看消息。巴掌大的手机屏幕,弹跳出无数条信息。从形形色色的APP里,我们知道了某某明星又出轨了、某个“心机婊”又发自拍,谁又养了个“蛙儿子”。在经历情绪的跌宕起伏之后,时间悄悄过去了。
没错,这就是很多人的日常。
然而,这种“娱乐至上”的生活极有可能让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走向“娱乐至死”的不归路,最终沦为“无用阶层”。
“无用阶层”这个概念是以色列著名学者赫拉利提出。在《未来简史》一书中,他描述了人类的未来:人工智能将战胜人类,99%的人将沦为无用阶层,他们没有工作,对社会毫无价值,剩下的1%的人将为精英阶层,负责管理无用阶层。
99%是个巨大的比例,如果这群人无事可做,脑子就容易多想,多想的后果极有可能给社会带来混乱与毁灭。如此,管理无用阶层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娱乐的奶嘴塞给他们,让他们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娱乐至死”。
也许,这是一种夸张的想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过度的娱乐消遣正在让我们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如果你不想沦为赫拉利预言的“无用阶层”,那么是时候重拾古人的好习惯——读万卷书。
02
在《使用碎片化的时间提升能力?你想得太美了!》的文章里,我提到了系统学习的重要性。系统学习最主要的方式,就是有目的地读一本书。
有学生经常问我,“老师,我们该读什么样的书?”其实,越是经典的书,越值得读。
因为只有经典才经得住时间的考验。经济学中有一个著名的林迪效应,讲的是:对于会自行消亡的东西,每多存在一天,它所剩时日的期望值就会减少一些;而对于不会自行消亡的东西,每多存在一天,它所剩时日的期望值会增大。
经典的书籍印证了林迪效应:流传百年的书会再流传百年,而火了一两年就消失的书,它的价值很快就会消失,不值得我们深入阅读。
当我认真翻阅经典时,常有似曾相识之感:原来,困扰我这么久的问题,居然被作者这样轻易解决了!特别是当你在生活的浪潮中跌了跟头之后再来阅读经典,你会发现,原来经典里的那些最简单、最朴实的话语,才是最值得我们学习并遵守的。《论语》言“吾日三省吾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德经》讲“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些道理我们谁不懂?但有多少人认真读并做到了?
03
然而,即使很多人知道该读什么书,也未必知道怎么读好一本书。一本书再好,没有掌握阅读方法,也是浪费。所以,大家在阅读之前,要注意以下几点:
阅读前,一定要先看目录,对书的内容有个宏观把控。通过目录,可以了解到作者的思路,也可以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抢先阅读。从兴趣开始,你才有动力把书读下去。
其次,阅读也要掌握好“二八原则”。一本书最精华的部分可能就占20%左右,把这一部分掌握好,是读懂书的关键。
再者,尝试着在阅读的时候配合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澳门赌王之子何猷君,因为在《最强大脑》中的表现火了一把,他提到,12岁之前读书就是他的催眠师,直到后来碰到图书管理员的指点,让他爱上阅读。管理员的指点很简单,阅读的时候一定要入境,努力去幻想书中描绘的,慢慢地,你就会陷入阅读中。
当然,做读书笔记也很重要。除此之外,要敢于“好为人师”。你读到什么精彩的篇章,不如主动和别人分享。在跟别人的交流中,你对书的理解就会更深。
刷微博很轻松,因为你不用怎么思考;读书很辛苦,因为你要专注、动脑。但是,如果连思考都没有了,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
(图片来源于pixabay)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