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读书教育
与关茗泽讨论《论语》两则

与关茗泽讨论《论语》两则

作者: 小修1981 | 来源:发表于2017-07-16 11:35 被阅读0次
与关茗泽讨论《论语》两则

                                      1

昨夜,11岁的茗泽童鞋突然在线问我:老师,我明天可以和你一起读书吗?

我问:你想和我读什么书啊?

茗泽说:我想和你一起读《论语》。

我一听,乐了!正式放假以来,我定以《论语今读》作为每日晨诵内容;为了激励孩子们的假期学习,我时不时把阅读笔记发给他们看。估计是我的阅读笔记激发了茗泽的学习兴趣吧?

一开森,我就跟他约定今早八点,在我的住处石榴树旁见。这是我早晨读书的地方。

因有事,他八点四十才来到。而我刚好读完《君子不器》一则。

临时决定以昨日读完的“吾十有五”和“君子不器”跟他作简单的讨论。他爽快答应了。

                                      2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先让他把原文通读一遍。原文不难,基本读下来了。我又让他把解释读一遍。

读完我问:你觉得这一则讲了什么?

孩子很敏感地把握住此则的整体性:这一则讲了孔子各个年龄阶段的不同的生命认识和体验。(确切地说是“体悟”)

我肯定了他的说法。接着就随机地一问一答,师生俩逐句对文本进行了一番梳理和讨论。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这句说了什么?”

“孔子十五岁的时候,就立下了自己学习的志向。”

“关键词在‘志’还是在‘学’?”

“应该差不多吧?志向是理想,这个理想是有关学习的;而学习就是为了实现理想啊!”

“嗯,‘志’‘学’不分家,理解得不错。”

“再来看,‘三十而立’的‘立’是什么意思?”

因为手里有书,茗泽查看一眼,很快有了答案:“建立”。

“那么,‘三十而立’——孔子在三十岁的时候,建立了什么?”

“建立了对礼的认识。”孩子看了手头的解释,照搬解释。

“李老师有点不一样的看法。”我说。“你想,孔子十五岁时就明确了学习的目标,确立了学习的志向,那即是说,在某种程度上,他已经明确了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一定是跟学习、志向、成长有关的事情,对吧?”

“嗯。”茗泽表示认同。

“那么,‘三十而立’的意思,我们就可以理解为‘孔子在三十岁时建立起真正的自我’,能行不?”

“可以。”孩子说。

“好,我们继续。”我接着说,“按照孔子这条向内寻找的“自我”成长的线索,你觉得‘四十不惑’是什么意思?”

“四十岁的时候已经对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已经不再感到迷惑了。”

“非常棒的理解!只有清晰地知道自己的志向并坚定地去做,才不会迷失、迷惑。”

“不迷失,就不会陷入虚无的黑洞,就不会觉得人生无意义了。”孩子在自觉地运用我们在《永远讲不完的故事》里学过的知识来互文理解眼下的知识。

“是的。人生有了意义,我们才不会困惑于自己要做什么。”我肯定了他的理解。

“我们接着看下一句——‘五十而知天命’。‘命’是什么?什么又是‘天命’?”茗泽陷入短暂的沉思。

“你组个词试试?理解文言文,有时候组词是个好方法……”我提示了一下。

“命是命运,使命……孔子自己的命运、使命……”孩子想了想说。

“这个‘使命’谁给了孔子?”我问道。

“孔子自己给的。”孩子说。

我继续追问:“孔子自己给的使命?那原文说的‘天命’,又怎么解释?”

“‘天命’,上天指派给孔子的使命?”想了一下,茗泽给出了想法。

“你可以理解为上天给孔子指派的外在使命,也可以理解为他的‘乌于拉拉’向他发出内在的指令。”我仍然用上学期刚学过的《永远讲不完的故事》的观点来帮助理解。“有时候,向我们的内心深处追问,我们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因此,这‘天命’既是孔子自己给的,也是‘上天’指示他的。因而叫‘天命’。能理解吗?”

孩子沉思一会儿,点了点头。

“那我们往下走——‘六十而知耳顺’。怎么解?”

“六十岁的时候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

“为什么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呢?”

……

“从十来岁的立志,到三十岁的自我建立,到四十岁的不惑,五十岁的知天命,孔子基本已清晰地知道了此生的要完成的‘事业’,因此很可能就把那些‘逆耳’的语言都当成了自我完善的劝告。所以能听得进以前听不进的“逆言”。这是老师的理解,你认同不?”

茗泽点了点头。

“那么,我们的人生经历中,有没有哪个阶段,是跟人生六十对立(或相反)的?”

“我们的青春期。”哈哈,孩子反应真灵敏。

“青春期的时候,我们想要自主、自立,听不进去大人的唠唠叨叨。”孩子补充道。

“是的。青春的叛逆,其实是我们想要作自己生命的主人啊!”我接着说,“但很多时候我们并不太明白自己的想法,唯有真正了解了自己的想法,才真正明白大人的苦口婆心。但六十岁的‘耳顺’就不一样了啊,六十岁的孔子‘耳顺’,是已经明白了人生是非后的‘大彻大悟’,所以也就能接受别人的不同意见了。”

“再看最后一句: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什么意思?”

“孔子七十岁的时候做事情已经随心所欲,但又不超过自己做事的边界、规矩。”孩子说。关于“从心所欲”“规矩”和“自由”,我们在《海鸥乔纳森》探讨过,在《永远讲不完的故事》中探讨过,在国旗下演讲过,在平时的暮省中探讨过。实在不是个新鲜的玩意儿了,所以孩子很流利地说出来了。

“那,李老师想再问问:这个‘边界’、‘规矩’是孔子自己内心的,还是别人要求他的?”

“是孔子内心要求自己的。”孩子回答。

“可是,自己的内心怎么就有了‘边界’和‘规矩’了呢?它什么时候开始就有的?为什么是七十岁才‘从心所欲’呢?”

……

“如同我们生活在一间教室、一所学校,最初,规矩都是别人定下的,我们来遵守;久而久之,我们生活其中,因为要做好孩子,我们去遵循它,它就化成了我们内心的深刻认识。一旦它化作我们内心的认识,我们做事时就能谨慎地对待,就能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了。这个过程需要漫长的时间来转化,进而内化为我们内心的道德律令。这个能理解吧?”相类似的交流,其实一直流动在我们的教室里。所以重新再说出来,孩子表示了理解。

“我们回到全文。你再把原文朗读一遍。”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一生,从少年时候的立志,到中年的不惑,再到老年的从心所欲,他对自我的认同、对天命的担当,对内心律令的认识,是清晰的。所以知道‘我是谁’,我终将成为谁,寻找自己的使命担当,太重要了。”

“还记得《西游记》里,关于‘我是谁’的追问吗?”

“记得!我们是神奇宇宙中的独一无二的存在,我们站在生物进化的最顶端!我们的生命是永久的奇迹!”

“很棒!泰戈尔的诗歌里也有讲过,对吧??”

“是的。我们是上天的宠儿,是晨曦的孪生兄弟,我们曾和我们的家庭守护神一同受到祀奉……”我们一起回忆着上学期晨诵时学过的泰戈尔的《开始》。

“我们来到这世上,我们经历着许多事情,如同此刻,你和李老师坐在这石榴树下一起读《论语》,一起讨论关于我们的人生,这些都充满了极大的偶然性。对吧?”

“然而我们是遇见了,我们成为了师生。多么奇妙的事情!同时,我们将来会有离别,会有不同的未知在等着我们前行。不管怎样,我们应该像孔子那样,去寻找自己的人生方向,去追问自己的使命和担当,然后去完成和建立它、实现它。如此,我们的人生就有了意义。我希望,《论语》这一则可以让你我的思考走得更深、更远一些。”

                                    3

子曰:“君子不器”。

观点1:君子不器。

说我是我,我不是器皿,不是任意权力或意志的奴隶。“我”应从“单一用途”的器皿物性中“活脱”出来,挖掘自己的潜在才能、个性,使之获得高度发现和实现,并以此担当自己“人之为人”“立此天地”的使命,是为“活”;

观点2:君子必器。

“君子必器”是说在当今“职业化”的社会进程中,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精密,人应当使自己“高度专业化”,“术业有专攻”,走“精进之路”,为断提升、完善,以胜任所在专业领域。

——君子不器与君子必器相辅相成,一体两面。

                                  4

《论语今读》今日四则其余要点:

1讷于言,少说多做,或先做后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2识人,从本心本性本质处识。(察其所安)

3从实验、事实、历史出发,温故以知新,此“实用理性”之具体呈现也。“实用理性”在某种意义上,便正是历史理性。思辨理性(认知)和实践理性(道德)均来源和服从于此“历史理性”。

(说明:3、4和孩子互动过程不讲。只讲自己的理解,留作笔记。不对,请拍砖。)

相关文章

  • 与关茗泽讨论《论语》两则

    1 昨夜,11岁的茗泽童鞋突然在线问我:老师,我明天可以和你一起读书吗? 我...

  • 索玛花支教记<17-25>

    17 3月1日,学生放学后关老师安排我和泽泽讲破冰课,然后再开会讨论前天的事。原本我还烦恼我交了离队申请以后和泽泽...

  • 《论语与算盘》打天下 ,半部《论语》治天下;古代中华文化为日本文

    论语与算盘都是古老中国的产物,“日本企业之父”涩泽荣一将“论语与算盘”结合,结果产生什么功效呢?中国古有“半部论语...

  • 啜茗录(02)

    啜茗录(02) 啜茗录两则 杨府/文 1.为书安先生作《新茶赋》 老友书安先生寄来鄂西北新茶,感其高谊,为作新茶赋...

  • 第十章 下

    荒谬吗?我与关泽西喝了很多酒,后来都不说话了各自想各自的心事。唐离开了乐队后,蒸蒸日上的当红乐队解散了。关泽...

  • 论语打卡第一天

    挑战论语打卡三十天。 1.每天听樊登讲论语两则 2.所听论语原文抄写一遍,诵读5遍。 3.把所学内容讲给学生听。用...

  • 《论语》二则与小孩教育

    (蜀山读书会《论语》研修第1次作业) 《论语》中很多内容都能对小孩教育有所启发,据当下心境试选两则,小议。 第一则...

  • 新《论语》二则与孩子教育

    (蜀山读书会《论语》研修第1次作业) 《论语》中很多内容都能对小孩教育有所启发,据当下心境试选两则,小议。 第一则...

  • 论语两则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 孔子说:“君子心地坦荡,小人经常忧戚。” 段意 这一章是说君子、小人的不...

  • 论语两则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译文 孔子说:“要求自己严格而对他人的责备轻,就能远离怨恨了。” 段意 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与关茗泽讨论《论语》两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vyt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