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中的“独立战争”

作者: 何池荫 | 来源:发表于2017-09-07 15:28 被阅读0次

    1

    日前几个朋友聊天,一个在医院工作的女孩说:“我想辞职去创业,我都已经做好了计划和准备,可是跟我爸说的时候他居然死活不同意,还跟我拍桌子,我妈也向着他,弄的我特难受。我都这么大了,他们还啥啥都管着我,就支持我祝福我一下不行嘛!”

    刚好席间有个同样经历的朋友,也是从体制内辞职出来创业,于是便有人问她当初是怎么跟父母说的?

    她喝了口酒,淡定的说:“没什么复杂的,我知道我爸妈肯定不会同意,所以我就先斩后奏了。”

    医院的女孩一脸震惊,还能这样呢?转而又羡慕的说:“我要是有你这么有魄力就好了。”

    听完她们的对话,我倒觉得,这不是魄力的事,这是独立的事。

    2

    独立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物理空间的独立,从不再与父母睡一张床,到自己睡一个房间,再到自己单独住。可以看出,每个人从小到大都是在走向独立的。

    第二个层次是经济独立,这是大众对独立认可的重要标志。只有你自己不再伸手向父母要钱,你才谈得上真正独立。

    但是我们还是会看到一些人,尽管与父母分开住了,也自己赚钱了,可是旁人依旧不会觉得他独立了,比如妈宝,为什么呢?因为独立的第三个层次也是最核心的,是心理上的独立,简单来说就是有承担责任的能力。

    有人会说,我都有啊,独立的空间,自己赚钱,我也能自己承担责任,可是我爸妈就是不放心,什么都管,老拿我当小孩子看。

    为什么?

    3

    有一次和朋友聊天,她问我两个宝宝哪个好带?我回答她:“大宝小时候比较乖,我就管的比较严,小宝太淘,所以我也不怎么管她。”

    她听了非常惊讶:“为什么?难道不是应该淘才管的严,乖就不用管那么多了啊?”

    我说:“逻辑上是这样没错,但是事实是因为大宝乖,听话,很容易就管住了,小宝淘,我管也管不住,没办法,索性随她去了。”

    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孩子少,父母的投入与期待都比较高。父母对孩子越是关心,越是照顾的无微不至,相对的,限制必然也就越密不透风。想独立,不能坐等父母放手,要自己去争取。

    就像我家小宝,如果她不是那么勇往直前,我挡桌子她爬桌子我挡沙发她爬沙发,又是那么倔强执着,我挡的东西她爬不出来就会嚎啕大哭没完没了让我束手无策,她也不会获得全家任意地方无死角探索的权利。如果她乖一些,大概也跟她哥哥小时候一样,被圈在游戏围栏里玩吧。

    独立不是免费赠予的礼物,是需要自己去努力争取的。

    同样,承担责任的能力不是张嘴说说就行,在争取独立的过程中要让父母看的到。

    还拿我家小宝举例子。她初学走路,满家探索难免磕碰,可是她不怕疼,摔倒了自己爬起来,腿磨破了也无所谓,因此我才会放她走的更远。如果她摔倒就哭,磕碰就闹,仅仅出于省事考虑,我都不会让她随意溜达。

    要敢于承担责任,是指出现不好的后果时能自己扛,不指望被原谅,更不指望被照顾。这一次你能在多大程度上承担后果,下一次父母才能在多大程度上放手。独立与控制就是这样彼此斗争和磨合的。

    4

    孩子的独立斗争从terrible two开始凸显,到青春期发展至顶峰,这也是为什么青春期是亲子关系最为紧张的时候,一般再斗争十年就能结束见分晓了。这时我们会发现,同样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有的非常独立,有的却依然活在父母的羽翼之下。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除了父母控制的强弱不同,独立本身也是要付出代价的,那就是失去了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

    从我们出生开始,饿了有人给喂奶,尿了有人给收拾,不舒服了有人抱着哄。父母的照顾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不会做的题有父母帮忙,报什么专业有父母指点,找什么工作有父母出头…父母的能力越强,我们独立的代价就会越大。

    能力越强的父母,往往管的越多。孩子试了两次,发现需要反抗的力量那么强大,独立的结果又不怎么好,那还为什么要独立呢?就窝在父母羽翼下躲风避雨不是很好嘛!有人给吃有人给喝,出了问题有人给扛,我只要听话就好了,也没那么难。

    妈宝们就是这样诞生的。至于我们为什么总听说“妈宝男”而没有“妈宝女”,主要是女孩子乖乖听话大众比较认可。这究竟是社会对女性的包容还是歧视,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不少找我咨询与父母关系的成年人,都是因为工作的原因,在生了宝宝之后,需要请父母过来帮忙。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照顾同一个宝宝,关系紧张问题重重。

    “好像又回到了小时候,他们说什么我就得听,这种感觉太难受了,可是我一反对,他们就说什么费力不讨好啦,伤心啦,不再帮我带孩子了之类的。我真的好心累!”这样的话我听很多人说过。

    一起带孩子,无论从空间到经济,都很难分开,父母还要继续承担不属于他们的责任,独立的三个层面一个都没有达成。还在享受父母的照顾,感受到被限制不是很正常吗?

    独立与依赖是对立的两面,不可兼得,看清楚这一点,才能更坦然的处理问题。当处于独立与依赖的中间地带时,想想你究竟需要什么,想独立就不要怪父母不支持,想轻松就不要埋怨父母管太多。内心清明,平衡点也不是那么难找。

    5

    为人子女者,想独立要努力争取,要在行动上敢于突破,打破规则,去尝试原来不允许你做的事情。不用太在意父母的不适,绝大多数的亲子关系可以承担独立的愿望。

    为人父母者,如果希望有一个独立的孩子,只能要求自己放手。要求孩子独立,或者觉得孩子应该独立,这种心态本身就是不独立的。你管理好自己的边界,孩子的边界自然会出现。

    独立的过程永远伴随着丧失的感觉,对子女来说,丧失的是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对父母来说,丧失的是被孩子需要,觉得自己很重要的感觉,这个过程双方都不舒服。但独立是成长的方向,是亲子关系完美的终结点,就像分娩时的阵痛,经历过后才是新生。子女获得了掌握自己人生的权力,父母也不再需要照顾子女而开始有自己的生活,这对双方都是好事。

    我们终究只能对自己负责,也能够为自己负责。觉得父母控制也好,觉得孩子啃老也罢,唯有自己改变,对方才会跟着改变。

    不破,不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家庭中的“独立战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web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