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昊8岁了,是我们这里的学员,这个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游戏中特别怕输,每次输掉游戏,他都会沮丧很久,即使是在没有惩罚的情况下,他也会说 “老师,我输了,就应该惩罚我!”仿佛这样能让他感觉好一点。或者在他迟到时,他也会主动要求老师“我刚刚迟到了,不仅不能加分,还要倒扣三十分!”一次课前,他迟到了二十分钟,等他到的时候,发现我们都在上课了,他就死活不肯进去了,我们这里的老师,他的妈妈轮番劝说他,不断向他保证老师不会批评他,可如论如何都没有用。
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很典型的自信心欠佳的孩子,输不起,承受挫折能力差,害怕犯错。但是在这个孩子身上,我们也会发现他矛盾的一面,一方面,他特别害怕自己做不好,另一方面,当他感觉自己没做好时他又会主动要求自我惩罚。
今天小昊游戏又输了,他坐在一边,垂着头,看着很挫败,这个时候其他孩子的一句玩笑话犹如火上浇油,立马点爆了小昊的情绪,他冲出教室,疾步走到绘本区,大吼着开始踢椅子,捶桌子,动静之大,整个一二楼都可以听见。我见状,把小昊拉到一边,开始处理他的情绪,慢慢的,他的情绪平复了,自己拿了绘本开始看。这个时候,小昊爸爸上来了。小昊一看见爸爸上来,立马把书放在一边,看上去有点紧张。爸爸看上去很平静,他蹲下身,看着小昊,严肃的说“如果你现在没办法上课,那我们就不上了,回家!”小昊摇摇头“我看你这样子还没准备好上课,我们现在就可以回去!”“我准备好了”小昊嗫嚅着。“我再也不想听到刚刚那种声音了!”小昊没应声,“我永远都不想听到了,永远不!”小昊爸爸放低声音,继续缓缓地说到。
作为一个快九岁的孩子,小昊肯定知道即使是生气也不能踢椅子,但在情绪当下,他还是选择了这种方式,为什么呢?
豆豆是另外一个班的孩子,这是一个让老师们头疼的孩子,因为上课的时候,他不是戳戳左边的同学,就是对着右边的同学耳边吹气,有一次上课,他频繁的干扰其他同学,其他同学不胜其烦,都坐的离他远远的,课程也一度没办法继续下去,甚至有一个孩子因为他的行为离开了教室。当时,我观察到当其他同学都远离他的时候,他看着有点尴尬,有点无措,于是下课后,我跟他聊了聊:“你希望你其他同学都坐的离你远远的吗?”他看着有点不好意思,摇了摇头,“你为什么上课的时候要那样做呢?”我是指他干扰其他人的行为。“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要那样做,就是那样做了!”他无措的说到。
所以,有时孩子做出不合适行为并不是因为孩子教不好,很多时候,他们是希望被别人喜欢,被别人关注的,只是他们不知道用什么方式罢了。
但是,当孩子非常需要我们帮助时,我们做了什么呢?我们可以很冷静的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告诉孩子这些行为是不被允许的,我们也可以用很多大道理让他知道他此时错的有多离谱,他的表现有多么差劲,我们对他有多么的失望。然而这些除了让孩子感觉到更挫败,更内疚以外,对孩子的帮助实在有限。
我也看到过很多家长在对待孩子的不合适行为时非常冷静,但这种冷静下隐藏的是汹涌的情绪,这种冷静是带着惩罚的后果的。就像小昊的情绪爆发时,爸爸说要带他回去,他感觉到紧张,害怕,他从爸爸的言行中了解到,自己是不应该生气的,这是自己的错,爸爸要剥夺自己上课的权利是应该的,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他很怕犯错,但是犯错后又希望自我惩罚。从这点来看,虽然我们做到了冷静处理,但从孩子的长期发展来看,这样的处理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是无益的。
因为此时,相比于家长的“冷静”,相比于不应该做什么,孩子们更需要家长们告诉自己应该做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