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我跑了一趟医院,是大学三年来我第一次去当地的医院。
去医院前,我偷偷哭了一场,其实很久没哭了,不是因为生病,是因为爸妈。
在外地读书的这几年,我习惯了对家里报喜不报忧,每当爸妈问我最近过的怎么样的时候,我都会说,特别好!
我还时常会在家里的微信群说一些好消息,比如:我的文章又登上哪个杂志啦、这个月公众号又多了多少读者啦、我的实习地点定啦,爸妈就会开心地发过来好好好!
然而事实是,我从来不会说我今天又写稿到凌晨了,我因为经常面对电脑有时候会颈椎疼,更不会说我经常会想家,恨不得立刻飞回去。
今天上午起床我发现自己眼睛又肿又疼,因为打算去医院看看,就在家里的群随手发了一句:我眼睛不舒服,要去趟医院。
没想到爸妈一下子就急了,妈妈直接飚过来一个视频电话,要看看我眼睛的状况,爸爸那边又说,快什么都别说了,赶紧去医院。
其实没什么大事啊,但他们好像很慌张的样子。
可能因为很久没有体会过这种被人放在心窝里的感觉了,我一下子就哭了。感觉像在家里一样,做回那个被宠爱的女儿了。
这是我第一次,对家里说一个不算好的消息。
从医院出来,我和一个姐姐说起这件事,我说平常骗爸妈说自己一切都好是对的,因为就是这样一件小事,在父母那里都成了天大的事。姐姐深表赞同,和我说起了她北漂的经历。
姐姐现在在北京的一家互联网公司上班,家里不放心她一个女孩子只身在外闯荡北京,她为了让父母安心,就说自己在北京找了个男朋友,男朋友对她可好了。
她从来不提在北京租的房子有多小,上司有多严苛,压力有多大,她又加班到几点。她只说,她的“假男友”对她有多好,这个月又得到了多少奖金,这个月又超额完成了KPI。姐姐说,有时候骗父母自己过得有多好的时候自己都快信了。
可是,真的没办法,只有这样才能让父母放心。
因为每一个我们的小事,在父母那里,都会变成天大的事。
就拿我之前考教师资证的事说吧。
因为我读的是师范专业,其实关于教师资格证的条条框框老师同学之间已经了解的很清楚了。可是我妈就是放心不下,她一遍遍的查资料,一遍遍地问身边教师职业相关的朋友,然后又一遍遍地给我打电话说她了解到的情况。明明这些事我早都已经一清二楚了,可是她不愿意,一定要亲自再讲给我听。
除了学习上的事情,生活中也是。
我妈每天都会无时无刻的关心我的生活起居,内容很简单:
“起床了吗?”
“吃饭了吗?”
“睡了吗?”
……
我的回复也很简单:
“嗯嗯。”
“知道了。”
“好的。”
……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因为这些话我听了无数遍,就习惯性的这样回复着。
我知道,只有这样,她才能安心。
❤
母亲节的时候,我给我妈买了一个足浴盆和一个乳胶枕,从来不喜欢张扬的我妈难得的晒了幸福,还发到了我们家庭群里面:
可是没想到520的时候,我妈又给我支付宝转了520元,算是把我送她的母亲节礼物又还回来了。
我突然觉得,520的意义哪里只有爱情呢,还有其他的告白啊,母爱已经足够温暖了。
❤
其实每次我给我妈说我过的特别好的时候,我妈都知道其实我在逞强吧。
不然她也不会一遍遍地叮嘱我“女孩子不要那么拼”“别太累了”,又告诉我,妈妈不求你以后大富大贵,你每个月就轻轻松松的赚个几千块钱,找一个真正爱你的男生结婚生子,平淡幸福地度过一生就够了。
她好像从来没有说对我寄予厚望,也没要求过我的人生一定要成功,反倒总是告诉我,我已经很棒了,她这一生最大的骄傲就是有了我。
写到这里,有点想哭,也许亲情真的是唯一的软肋了。
这几年,我逐渐开始理解我妈,因为我知道,她的唠叨和管东管西,就是她与我沟通的方式。
孩子逐渐长大,就像手中的风筝越飞越远,所以她必须要不停地拉扯手里的线,才能让我们的距离近一点。
也曾和父母争吵过,也曾摔门而去,也曾不理解他们的教育方式,但是后来才懂得,当别人在意你是否功成名就的时候,只有父母,才会抱着你,温柔的问你累不累,过的好不好。
我们知道为什么父母总是问我们过得好不好,因为他们爱我们。
我们也知道为什么我们总是要骗父母自己一切都好,因为我们怕父母担心。
这是全世界最温柔的默契了吧。
❤
以前有一首老歌,叫做《一封家书》,唱哭了无数人,也唱出了无数在外的儿女的心声:
我在XX挺好的,爸爸妈妈不要太牵挂。虽然我很少写信,其实我很想家。
我想用这首歌作为这篇文章的结尾。
希望爸妈在远方保重身体,等到假期我一定回家。
文字|陈袅袅
插图|Giovanni Esposito
网友评论
其实我觉得多一点和父母交流,好像是另外不一样的感觉,我经常和妈妈聊天,事无巨细,然后无论多大的问题,在她眼里我都能自己解决,她不会表现出太多的慌张什么的,就很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