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一个意义动物,如果不知道一件事的意义(为什么要做?),或者不认可一件事的意义,一定不会有动力把一件事做好。
今天下午上研究生的一门通识课:《科研思维导论》,开始讲研究方法的部分。但是我发现同学们在讨论的时候,很多同学说不出自己的研究方向常用的研究方法。
我的本意是希望分享和交流,让每位同学了解更多的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对自己的研究有所启发。
但是没想到的是,大部分同学似乎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我的课题研究需要用什么方法来实现?”
为什么这么重要的问题没有考虑过呢?
在与同学们的交流中,我思考出一个原因:同学们不了解自己研究的意义。
1.
我这里所说的意义,不是“毕业”、“找工作”这样的意义,而是从课题本身出发,自己的研究领域(内容)可以让他人,让我们的社会、国家,甚至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比如,你正在做一个新材料的研发,它可以替代现有的某一种材料,让产品性能更好,生活更舒适,更便利。
或者,你正在进行一个系统的开发,这个系统可以让很多人的工作更高效,节省时间。
再或者,你正在做一种合成药物的研究,希望找到某种特性的结构分子,为医生消灭某种病毒提供可选择的武器。
可能同学会说,我只是一个小硕士生,只有两三年的时间,不可能完成一个新材料创新的全部工作,也不可能做出一个大的系统。
但是,你可曾想过:哪怕你只是做了大贡献的一个环节,也是有巨大意义的,因为所有的大贡献都是一个长链条,缺了哪一环都不行。
人类命运的改变,就是通过你我他从事的普通工作,很多小的改变累积而逐渐实现的。
2.
你去问一个研究生同学:你这个课题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
很多同学会侃侃而谈,但是谈的几乎都是从导师那里听来的,并不理解,甚至不认同的东西。
因为每个人所看重的东西是不同的。
同样的材料研发,有的人希望应用在军事武器上,有的人希望用在民生便利上,有的人希望用在测试仪器上等等。不同的应用反映了这件事不同的目标和评价指标。
如果你不明确意义和目标,你往哪个方向努力呢?
3.
很多同学心里说:“我的工作其实就是在重复前人的劳动,没什么意义。”
季羡林是学贯中西的大学者,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对他所有的介绍中,都有一个标签:“是世界上仅有的精通吐火罗文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
一个人去研究“一个全世界只有极少数人知道的语言”,这有意义吗?
当然有意义。意义不是满足了他个人的好奇心(那是副产品),意义是让人类文化库的丰富性得以保留,让人类的语言学得以传承。他在为人类文化做贡献。
在我看来,世间万事万物都是有意义的,你所谓的没有意义是你没有发掘出它的意义。
物质极度发达的时代,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我们的社会越来越有能力负担很多“闲人”。社会保障让我们就算不工作也可以有基本的生活补贴。
你需要自己赋予和发掘你的工作的意义。唯有此,你才有热情和智慧做的更好。
2021/3/10日
今日互动话题:你的工作的意义是什么呢?期待在评论区看到你的留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