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交出有价值成果的生产技术,有何共通点?
- 议题:* 交出有价值成果的生产技术的目的 *
** 小秋理解: **议题,即为问题,只不过它是符合某种规律的问题。
- 烦恼与思考,有什么不同?
*“烦恼”是以“找不出答案”为前提的“假装思考”;
“思考”是以“能够找出答案”为前提,有建设性的真正思考。 *
** 小秋理解: **烦恼甚至连“假装思考”都称不上。只不过是在那里抱怨,罗列表面问题及困难。根本就没有去解决问题或困难的意图,不是“找不出答案”,而是“没有去找答案”,连思考的第一步都没有迈出去。
导论:本书的思维,脱离事倍功半的“败者之路”
- 有价值的工作究竟是什么?
*有价值的工作由两条轴构成,横轴“议题度”,竖轴“解答质”。
议题度:在目前情况下,找出该问题答案的必要性有多高
解答质:对于该议题度,目前可以提供明确答案的程度 *
** 小秋理解: **议题度即为所提问题的质量,解答质即为答案的质量。
“有价值的工作”,以一个优异的方法或思路(高解答质)去解决一个有意义的问题(高议题度)。
- 败者之路
** 小秋理解: **
1 一个低质量的问题,不可能得到一个高质量的答案;
2 先有问题,后有答案;
3 败者之路的轨迹表明其工作思路为:先提一个问题,不管好坏,去寻找答案。从得到的答案反推出问题质量不高;提高问题质量,再寻找答案,再反推问题……如此循环下去,直至找到高质量的问题,得到高质量的答案为止。
4 问题质量的提高,不是人为主动为之,而是根据上一个问题的解答程度不断进行修正。
5 这个过程将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致使工作效率不高,是为败者之路。
- 如何脱离“败者之路”?
*1 先提升问题的质量,即提高议题度;
2 再提高答案的质量,即提高解答质。 *
第一章 议题思考:解决问题之前,先查明问题
1.1 查明议题
*不要为了解决问题就立即动手尝试各种可能,而是应该从查明议题开始。即:从讨论“什么有必要找出答案”开始,并以“为此必须先弄清楚什么”的思考流程着手分析。 *
1.2 试拟假说
*三个理由:1 针对议题找答案;2 知道所需的信息及该做的分析;3 让分析结果的解释明确化。 *
如何用“语言”、“文字”表达议题:
*1 加入“主语”和“动词”;
2 用“WHERE”、“WHAT”、“HOW”取代“WHY”;
3 加入比较句型。 *
1.3 好议题的三要素
1 属于本质性的选项;
2 含有深入地假说;
3 可以找到答案。
** 小秋理解 **对第3点要素,个人持不同意见。以最为典型的科学领域为例说明。有许多的科学研究,在当下是没有,或者说无法找出答案的。但是科学家们还是前赴后继的投入到研究中去,以期找到答案,尽管他们可能一辈子也找不到答案。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或者说前提,才有后人站在前人的基础上,最终找出答案。比如说,陈景润之于哥德巴赫猜想,当初陈景润也不知道他能够研究到哪一步,也不知道这个命题能否解答,但他还是投入了自己巨大的精力去研究,最后证明了1+2,但离最终的1+1还有最后一步没有迈出去。
如果人人认为没有答案,人人不去寻找答案,那么将永远没有答案。
1.4 用于明确议题的信息搜索
*三个技巧:1 接触一手信息;2 掌握基本信息;3 不要搜集过头或知道过头。 *
1.5 确立议题的五个方法
*1 删减变量;
2 可视化;
3 从最终情形倒推;
4 反复问“So what?”;
5 思考极端的实例。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