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可能就像电脑的保存功能,不过更高级一点,是自动的。但是就像电子产品一样,功能越多越高级,存在的BUG也就越多,所以人的记忆既能自动保存,但是也会自动消散。然而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有一些不愿褪色的记忆存留心间。有些是到过的地方,有些是遇见过的人,还有些是经历过的事。与我而言,我更希望是读过的书。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爱上了读书,手机电脑已经被我打入冷宫多时。自从爱上读书后,发现书中的精彩和内涵是手机电脑提供的“速食”是无法比拟的。最近看了独木舟的《万人如海一身藏》这本书,是作者在旅行途中产生的对人生的思考。令我对旅行和生活又有了重新的认知和感悟。
作者 独木舟独木舟,本名葛婉仪,已经出版了《深海里的星星》系列 《时光会记得》《一粒红尘》系列 《我亦飘零久》《孤单星球》等
《万人如海一身藏》共有两章,由漫游记和夜未眠组成。分别写了旅行途中的见闻和由此产生的回忆与感悟,以及旅游告一段落之后在北京和长沙两地的心情记事。
在漫游记里,有着作者因青春期时就埋下执念的越南游。杜拉斯笔下的西贡,潮湿、缠绵、爱欲中蕴藏着痛。但是到了西贡后,却发现这已经不是杜拉斯笔下的西贡,这是现在的胡志明市,想要寻觅的东西已经无法找到了。她和朋友笨笨在越南的西贡、奈美、白沙丘以及芽庄逗留了几日。她发现笨笨还是以前的样子,在这个每个人面对现实都会出让出一部分灵魂的时代,她还是那样的有趣,很是羡慕,也曾想要学她的直率和真实,但是发现在现实面前不行。
不但人与人之间不一样,海与海之间也是不一样的。奈美的海因孤独而被记住,芽庄的海因热闹娱乐而被无视。
其实每个人都有想去的地方,都有刻骨铭心的执念,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被现实牵绊,始终迈不出出行的那一步。其实人生有时真的需要放下一切,勇敢的踏出那一步,即使发现到达的地方不是自己记忆中的模样也没有关系,因为这是又一段记忆。这也正是告诉我们,有想去的地方就去,有想做的事就去做,因为这个时代变化的太快。
从贝加尔湖到伦敦,再到东京、北海道以及绮丽摩洛哥,每一座城都有独特的故事,也都能勾起游者的别样心思。贝加尔湖极致的冷,冷得透彻,冷得刻骨铭心。面对铺天盖地的雪,铺天盖地的白,不由得想到人生能有几次机会去体验呢!
东京是一个没有故事的地方。看到这句话相信很多人都会觉得差异,我也不例外。但是看到作者对于东京的描述后,相信很多人会和我一样,不由得会心一笑。
“所有的声响都化为静音,楼宇之间似乎已经被人和现代化的一切塞满了,可是闭上眼睛,你什么也听不见,仿佛一无所有,空寂而荒芜。”
“绿灯亮起,我汇入三角路口的人海里,就像走进了虚无里。就像一滴水消失于雨水,一个人的虚无消失于世间更大的虚无,孤独感紧紧裹住我,像一件扯不下来的雨衣。”
故事都来自于戏剧性,而戏剧性往往来自于失序,可惜东京从不失序。
我所在的小城一直在创建国家文明城市的路上奔波着,已经两三年了,但是还在努力中。看完作者关于东京的描述,我想一个城市的井然有序应该是创建的第一要素吧。每次上下班总会看到一些人不看红绿灯,只看路口有没有人,没人就直接过去。甚至有些人在交警在场的情况下都照闯不误。
我记得有一次在一个路口,有个三四十岁的男子在交警一再提醒不能闯红灯的情况下,在交警没注意时,骑着车就跑,交警追上去的时候,他竟然大喊:我有心脏病,你把我弄发病你就不得了了。这样的人虽然是极少数,可是却起着极坏的带头作用,就像马路碰瓷党、公交车闹事者等,为数极少,影响却极坏。
远行的目的,就在于突破认知。对于撒哈拉,我想很多中国人都和作者一样,对于它的认知是来自于三毛和荷西的故事。但是不亲自去,又怎能体验到三毛笔下的撒哈拉呢!又怎能感受那些留在三毛记忆深处永不褪色的故事,永不褪色的景色呢!
那个比我们国家的领土稍微小一点的撒哈拉,在天地之间一望无际,那种走在沙漠间,孤独、干渴、无望的心情,那种看到希望又失望的反复产生的绝望,不去亲身体验是无感受到的。
说实话,这是我比较喜欢的行文风格。看起来有些天马行空,但是却都是触景生发的随思随想。旅行其实和生活没什么两样,也会有无聊,也会有辛苦,而且也是奔波不止。唯有的区别就在于心情,一个是甘愿一个是不甘。
这本书是作者大病痊愈后又一次出发的所见所闻,所记所想。对于时间、景致、物事自然就有了更深的体会和感悟。也因为这一次的出行及生病事由,旅行结束后对于北京和长沙也有了不一样的看法。俗话说,境由心生,也许就是这个道理。
作者用行云流水一般的笔触,记录着旅行感受和生活感悟,回忆着人生的和种种,朋友间真挚或者消散的情谊。
其实人生本就是一场长途旅行,走过多少的路,趟过多少条河,翻过多少座山,见过多少风景,最终皆会离我们而去,能够保留到终点的必是那些不愿褪色的记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