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一棵大树,滴灌是滋养的方式。相信滴灌的力量,就能和时间做朋友,成为长期主义者;相信生命像大树一样,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就会做一个终身成长者;相信固本方能枝繁叶茂,就更懂得浇灌根系,成为不焦虑的智慧父母。
今日分享题目:当寒风来袭———与自己非暴力沟通
日子不会总是天朗气清,有时惭愧自责,有时自我否定,还有不期而遇的怒火中烧,当这些负面情绪搅扰到我们,如寒风来袭,
这时,我们该怎么爱自己?
一
面对苦闷自责,该怎么自处?
《非暴力沟通》中马歇尔博士讲了自己的故事。马歇尔结束一场研讨班的课程,还要赶往下一场会面,但是学员们非常热情,围着他询问地址信息,请他签名。他匆匆回答,紧张签名,飞快出门,把笔放入新外套口袋,居然忘了戴笔帽。等到了外面,他吃惊地发现崭新浅灰色外套已染出一片墨水。
有20分钟时间,马歇尔不停地训斥自己,“怎么可以这么粗心,这么愚蠢的错误,简直糟透了。”20分钟后,他静下来向内看,自问:责备自己粗心和愚蠢是想要满足什么需要?他马上明白他想照顾好自己,在匆忙回应他人请求时也要多留意自己的需要。接着马歇尔又问自己:为了满足什么需求而随手把笔放入口袋?他意识到,自己看重回应他人的请求,看重满足他人的需要,遗憾的是为了尽量满足他人的需要,却忽视了自己的需要。此时,马歇尔心情放松下来,他同时包容了上述两种需要:一方面服务他人,另一方面,照顾好自己。风过竹静,内心冲突没有了,自责变成守护需要,弥漫起对自己深深的爱。
我们常常安慰朋友,却不能呵护自己。失败时,对自己说“笨蛋”“无能”,做错事时,对自己说“把事情搞得一团糟”,惭愧自责的泥潭里充满苦水。
有时被“应该怎样”的思维缠绕得窒息,“我应该早点知道”“我不应该说那句伤人的话”“我不该做那件事”。“应该”凝结成无奈,一切已成事实,无法挽回,令人沮丧。
说出“必须”这个词,内心有多痛!“我真受不了自己现在这个样子,必须改改了。”“我必须加强锻炼。”“我必须努力学习。”用这种方式教训自己,不断地说必须做什么,同时不停找借口不那么做,反反复复中失去信心。
这种种情况,都是寒风来袭,像马歇尔博士那样,自责过后,向内看需要,自问:自责背后是什么需要没满足?不满意的行为又是为了满足什么需要?找到情绪的根,化愤怒为慈爱,原谅自己,包容那两个不同的“我”,一方面包容对过去的某种行为感到后悔的“我”,另一方面包容采取那种行为的“我”。寒风吹过,不留余响,天地静美。
二
面对生活中“不得不”的苦恼,该怎么疏解?
想做的事“不得不”放弃,又是一场寒风来袭。曹德旺在《心若菩提》中讲了他14岁辍学的经历。由于得罪了学校教务主任,不敢再去学校,关在屋子里大哭,辍学后成了队里的放牛娃。
曹德旺“不得不”放弃上学,悔恨痛苦极了,但他没放弃读书的内在需要,在新华字典的帮助下阅读哥哥读过的书。他是一个小学学历了不起的农民企业家,并不是小学文化,一生热爱读书,阅读了大量经典,自学了会计课程,工商管理课程。
寒风来袭,认识“不得不”行为背后的需求,呵护内在需要,寒风只是一时而非永远的痛。
面对辛苦又“不得不”做的事,抱怨排斥,心情只能越来越糟,向内看理解行为背后的需要,转换思维方式,用“选择”代替“不得不”,用“我选择做……是因为我需要……”这一句式帮助思考问题。一旦看见我们行为服务的需要,就会寒风不寒,苦也不苦,举步维艰,却不失乐趣。
如果发现不得不之后的需要,并不是你真正想要的,或者没必要因为这个需要去承受痛苦,促成断舍离,远离寒风,爱护自己。
三
谁也不是圣人,常常与愤怒不期而遇,寒风不请自来。
那天上午让孩子网购了个写字桌,晚上我对孩子说,“你看看发货了吗?”不知什么原因,孩子语气生硬地说,“刚买就看,会发货的,骗不了你。你想看自己看,别总是让我看。前几天总让我看调剂学校,有什么用?”瞬间我愤怒充满心胸,就要火山爆发,可是那个瞬间我抱持了我的愤怒,指责变成表达,正视着儿子认真地说,“别说了,我非常生气。”孩子立刻闭嘴。
愤怒的寒风来袭,我看守住了我的愤怒,抱持它而不是发泄它,体会到一点点进步。家人的日常多是鸡毛蒜皮,若一触即发,指责对方,愤怒在言语往来中放大升级,就会掩盖各自的需要,在无谓的争吵中彼此伤害。事后觉察,孩子总是被支配,触碰了不被打扰的需要;我被拒绝,大母亲尊严落地。孩子的需要应该呵护,我被尊重的需要不是指责发火所能满足。
“你成绩不好让爸爸妈妈伤透了心!”“没有收到你的生日礼物,我很失望。”“你要气死我啊!”“你真给我丢脸。”这些气话我们一定不陌生,到底我们为什么会生气呢?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有四种选择:1、责备自己;2、指责他人;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4、体会他人的感受与需要。选择责备他人,就认为别人应当认错或受罚,并因此生气。当我们专注于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不再分析别人犯了什么错,用心体会自己,更加体贴自己,就不在生气。
有时,愤怒不能被抱持,狂风大作,抗拒不了,就不抗拒,争吵是愤怒的产物,是表达愤怒的方式,更是表达需要的方式。争吵时,表达的重心不是无情地指责对方,而是激烈地表达自己的需要。有意识的使用“我生气是因为我需要……”句式,来取代“我生气是因为你们……”,让争吵成为有意义的沟通。寒风来袭,不是摧折树木,而是树木成长的力量。
不暴力他人,更不暴力自己,向内看需要,由心爱自己。
注:参考《非暴力沟通》第九章、第十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