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清朝妻子丈夫
两次降清,一投太平,如此“三姓家奴”为何会让人同情?!

两次降清,一投太平,如此“三姓家奴”为何会让人同情?!

作者: 冷眼观史 | 来源:发表于2016-11-29 14:49 被阅读1153次

    自古而今,“侍家以孝,为国尽忠”的忠孝观念,一直深入人心。尤其是出将入相的精英人才,人们对其“忠”的要求,更是异常严苛。

    三国时期,关羽率大军猛攻樊城,曹操派出麾下益寿亭侯、左将军于禁率七军去增援,关门亭侯、立义将军庞德随行。当时,于禁是曹操非常敬重的“五子良将”之一;而庞德则因堂兄庞柔在刘备阵营,遭到很多非议。面对七军都被大水淹没,关羽大军的攻势凌厉,于禁很快就投降了;而庞德却战至一兵一箭,大骂关羽而宁死不降,最终被关羽所杀。消息传回许都后,曹操哀叹良久,说:“于禁跟从我三十年,怎么面临险境,反不如庞德!”

    庞德的“忠”,让他死后不仅获得了“壮侯”的美谥,他的儿子庞会等四人还被赐予关内侯的爵位;而于禁则在投降后,先被关押在荆州,后来又流落到东吴,备受冷遇,好不容易回到曹魏,还被新主曹丕及其手下大臣嘲笑,很快就因羞愤而去世,还得到一个恶谥“厉侯”。看来,忠与不忠之间,确实存在着巨大的鸿沟。

    清朝咸丰四年(1854年)11月26日,捻军将领李昭寿在安徽霍山降清。

    然而,接下来这位李大帅并没有消停,此后的4年半时间里,他先后一次投太平军、一次降清,凑成了典型的“三姓家奴”。为什么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李昭寿会发生多次反复?身为“三姓家奴”的他,命运又会有怎样的慨叹呢?

    盐贩出身趁乱起事 以多败少首次降清

    李昭寿出生在鄂豫皖交界的大别山区,河南固始人。

    悦友们知道,一般处于城乡交界的地方,由于管理薄弱,治安状况要比其他地方差一些。李昭寿成长于三省交界的地方,而且还是清末乱世,自然社会风气就更差了。

    由于父母平时忙,孩子多照看不过来,李昭寿从小就开始跟着一些小混混“学本事”,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不良少年,像什么偷东西啦,抢劫啦,诈骗啦,很多类型的案子他都犯过,为此老家附近几个县衙的局子,他都在里面呆过。

    一天天,一年年,当年的小混混李昭寿,长成了一个壮实的小伙子,身体魁梧有力,性格也变得更加凶狠阴险。此时的李昭寿,已经不满足于小偷小摸,开始混迹江湖,干起了贩私盐这个一本万利的大买卖。(盐在清朝是国家管制物品,私人贩卖可能会判死刑的,可见李昭寿已经在铤而走险了

    清朝咸丰三年(1853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攻克南京,并改名为“天京”,太平天国和清政府开始南北对立,天下更加动荡。

    此时,李昭寿已经成了在淮河岸边小有名气的盐枭头子,他觉得有机可乘,便和同乡薛之元商议,纠集了一批死党结捻起义(“捻”是淮北方言,意思是“一股一伙”)。

    不久,他们带着手下前往当时的捻军总部、固始三河尖镇,归顺了捻军统领张乐行,活动于太平天国和清政府交错的地区。

    很多老百姓为了混口饭吃,再加上李昭寿等人的忽悠,加入了捻军,他们的队伍越来越大,李昭寿有些得意忘形了。

    清朝咸丰四年(1854年),李昭寿率领7000多人,与清军道员何桂珍带着的600人狭路相逢,双方展开激战。可十几个打一个的便宜事,最后却是李昭寿军一败涂地。李昭寿意识到,自己的队伍虽然人多,但很多都没有经过训练,基本上就是一群乌合之众。为了免遭俘虏,李昭寿干脆率领残部,投降了清军。

    纵兵抢掠野性不改 屠杀同僚改投太平

    李昭寿降清后,跟着清军道员何桂珍在安徽太湖进攻太平军,还打了几个胜仗。

    何桂珍多次向安徽巡抚福济上书,要求给李昭寿一个合适的官差干,以便让他收心,可福济根本看不上李昭寿这种草莽出身的,一直没有任何回应。

    这样一来,李昭寿和他带过来的几百号弟兄,就成了没编制没收入的“临时卖命兵”。时间一长,李昭寿吃不了苦头,开始纵兵抢掠。可这种事情做多了,最终引起清政府的注意,民意反响很差。

    清朝咸丰六年(1856年),安徽巡抚福济密令何桂珍,要求他找个合适机会,偷偷把李昭寿处决掉。不料,此事被李昭寿打听到了,李昭寿压抑已久的不满彻底爆发:“老子和弟兄们每天给你们卖命,你们倒好,名没有钱不给,现在还要卸磨杀驴?!TN的!”

    表面上,李昭寿只是加强了戒备,没有异常反应,背地里,他却悄悄安排了一批刀斧手,趁着一次官员们聚餐,突然冲进去,将何桂珍、英山县令苏秀槐等47名官员,全部杀死。随后,李昭寿带着手下亲信,连夜投靠对面的太平军李秀成部。

    自告奋勇联络捻军 功劳大却不比部下

    加入太平军后,李昭寿被任命为七十二检点,随李秀成一起,调头攻打之前的自己人——清军。

    当时,太平天国刚刚经历了“天京事变”,和功勋卓著的军事统帅翼王石达开出走,整个士气陷入起义以来的最低谷。

    这时,李昭寿自告奋勇,说自己出身捻军,可以出面联络捻军以前的老朋友,促成他们和太平天国的合作。李秀成在请示天王洪秀全后,同意了李昭寿的提议。

    在李昭寿的积极奔走下,捻军统帅张乐行、龚得树、苏添福等人,先后带领几万人马,接受了太平天国的领导,配合太平军作战。

    然而,洪秀全虽然大喜过望,却没有给李昭寿大的封赏,只给了一个“地官副丞相”的职务,须知,太平天国的“丞相”可是满地走的啊。

    清朝咸丰七年(1857年)冬,李昭寿被加封为“太平天国殿右拾文将帅”,虽然是一个行省的最高官员,却只是太平天国自行设立一个根本不存在实际行政区域,同时也没有给李昭寿加封爵位。

    俗话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那么,我们就看看经李昭寿招过来的捻军统帅和他的部下们,在太平天国又是什么待遇呢?

    捻军首领张乐行先后被太平天国晋封为征北主将、鼎天福、义爵,后来又晋封为沃王;

    捻军统帅苏添福被封为立天侯,龚得树被封为征北正总提、盖天义。

    而此时,李昭寿的部下薛之元已升为“答天豫”,统帅四十一军;唐禧菁被封为“冈天豫”;黄雅冬被封为“志天安”。

    重点来了,这些李昭寿的老朋友和部下们,都有相应的爵位,而且,都比李昭寿混得好,吃得开。而这,也为李昭寿下一步的转变,埋下了伏笔。

    心怀不满再次降清 招降判上演“投名状”

    眼看着所有人都在升官发财,自己却一直慢慢腾腾,约等于原地踏步,李昭寿无法淡定了!他思来想去,觉得天王洪秀全之所以差别对待,可能就是顾及他曾投降清军的黑历史。“这帮长毛是不是也想阴我?!”突然一个激灵,李昭寿吓出了一身冷汗。自此,每天提心吊胆,只有在亲兵护卫的情况下,才敢眯一会儿。

    清朝咸丰九年(1859年)7月11日,李昭寿瞅准时机,率领所部四万余人再次降清,并献上了他在太平天国时负责驻守的天长、来安和滁州(今滁县)三城。

    当时正值太平天国和清政府交锋的较着阶段,听闻李昭寿带了数万精兵和三座军事重镇来降,许久没有收到好消息的咸丰帝龙颜大悦。他没有计较李昭寿先前叛逃和屠官的黑历史,马上加封李昭寿为钦差大臣江南提督,并赐名“李世忠”。(下文凡李昭寿都改用他的新名字“李世忠”

    肥缺加御赐名,咸丰帝这一手,可比老对手洪秀全大方多了!

    李世忠也非常感激,他马上就投桃报李,利用他在太平军和捻军中的影响力,大肆诱降以前的老部属。

    在李世忠的挑拨忽悠下,他的拜把兄弟、太平天国答天豫薛之元率先叛变,将自己负责驻守的天浦省,献给清军作为投诚礼。

    由于天浦省紧挨着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致使天京马上遭到清军的重重围困。

    这么丰厚的回报,让清廷上下对李世忠的诱降本领服气了,干脆不让他带兵打仗,而是专门负责招降旧部。

    为了向清廷表功求赏,李世忠在继续忽悠的同时,也开始大肆出卖旧友,上演了一出出活生生的“投名状”。

    咸丰十年(1860年),薛之元所部发生哗变,但迅速被清军击溃。薛之元走投无路之下,冒死躲藏在李世忠家中。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拜把兄弟李世忠也正在满世界找他呢!不过,李世忠可不是要安慰薛之元,而是立即把他的全家人都抓起来,全部砍头后献给清廷表功。

    同治五年(1866年),捻军首领李蕴泰兵败,冒死投奔李世忠,希望他念在曾经同生共死的份上,给自己留一条活路。结果,李世忠二话没说,直接将李蕴泰绑缚,送给上级表功,李蕴泰很快就被清军斩杀。

    同治十年(1871年),捻军首领张特榺、任汶和张昆等三人,集体“瞎了眼”投奔昔日战友李世忠,结果被他如法炮制,立即绑送上级表功,张特榺等三人也很快被害。

    兵强马壮自给自足 嚣张跋扈物极必反

    当时,李世忠部被整编为“豫胜营”,控制着长江以北、苏皖交界的滁州、来安、全椒、五河、肝胎、六合、天长、江浦、浦口一带,兵力最盛时有差不多七万人。

    更为可怕的是,在各地团练没钱养兵、苦苦挣扎的时候,李世忠竟然还能自筹军费。原因何在?别忘了,李世忠可是盐贩出身,他的“豫胜营”也继承了他的基因,独霸两淮地区的盐场,钱自然是大大滴有。

    这么好的事情,自然也让附近其他的军阀眼热,李世忠对那些胆敢过来跟他争盐的,只有一个处理办法:打;如果还有,那就是:狠狠地打!慑于李世忠强大的武备和骄横的气焰,很多人都只能吃哑巴亏,敢怒不敢言。

    然而,有军队、有地盘、有钱粮,还牛掰哄哄的李世忠部,终于成功吸引了清廷高层的关注,犯了作为人臣的大忌。

    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一直对李世忠青眼有加的老上司,钦差大臣、督办陕西军务的瓜尔佳·胜保,因太过骄纵被清廷赐死。胜保死后,李世忠一下子失去了靠山。

    随后,清廷命李世忠部开赴前线,参与剿灭苗沛霖部、攻打太平军等一系列军事行动,大大消耗了他的势力。

    接下来,清廷又令李世忠的余部,划归曾国藩统一管辖。一代名臣曾国藩对李世忠心知肚明,迅速采取果断措施,牢牢控制住了豫胜营,此时李世忠已是俎上鱼肉。

    同治三年(1864年)7月19日,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陷落,清廷最大的祸患消失。被削去兵权的李世忠,已经完全失去了利用价值,但他并未意识到自己处境的危险,一如既往的骄横跋扈。这时,弹劾李世忠的奏折,如雪花般纷至沓来,早就想找机会收拾他的清廷没有客气,彻底让他交出兵权,盘踞江淮7年之久的豫胜营被迫解散。

    同类相欺一撸到底 不知收敛人头落地

    没有了军队,李世忠闲下来了。他想把之前在扬州置办的房产变卖,然后荣归河南老家。就在他四处找人买房时,他遇到了老熟人:陈国瑞。

    陈国瑞是湖北人,他和李世忠一样,原来也是太平军将领,投靠清军后,由于作战勇猛,他得到了正当权的和硕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信任。所谓朝中有人,嚣张得不得了。虽然两人在太平军和清军中,都曾并肩作战,但陈国瑞以前就时常抢劫李世忠的船队,还杀过李世忠的部将。李世忠恨得牙痒痒,但因畏惧狗(陈国瑞)后面的主人,只能忍气吞声。

    这时,陈国瑞正因为犯事被撤职,在扬州赋闲。看到李世忠要变卖家产,他也不客气,到了李家要这要那,但不给一分钱。李世忠当然不服,但陈国瑞还是不依不饶。

    清朝同治十年(1871年)4月14日,实在忍无可忍的李世忠,带领这大队人马冲进陈家,劫持了陈国瑞,将他关在自己的船上,强迫陈国瑞手写家信,送银子赎人。

    陈家人很快就来了,但并没有按套路出牌,他们没有拿钱,而是二话不说直接开打。李世忠带的人比较少,打了一阵发现寡不敌众,赶紧带着陈国瑞逃走。陈家人怒了,立即截获李家的辎重船,抢了一干二净,还绑了李世忠的四个小老婆做人质。

    李世忠赔了夫人又没了钱,扬州是不敢回了,索性直奔南京报案。两个朝廷命官互相斗殴,清廷失尽颜面,大为震怒,将李世忠撤职,发还原籍,并警告他说“如再怙恶,当即处以极刑”。

    照理说,政府都这么说累,一般人肯定是夹着尾巴做人,回老家当个土财主算了。可骄横惯了的李世忠不一般,没官职没军队不要紧,纠集了一帮流氓地痞,干起了帮人讨债的勾当。

    光绪七年(1881年),横行乡里多年的李世忠,为了逼贡生吴廷鉴还钱,抓起来就打了个半死。捡了半条命的吴廷鉴赔钱脱身后,立即报官。安徽巡抚裕禄得知此事后大怒,马上下令逮捕李世忠。李世忠本以为只是例行调查,念在自己多年立功,朝廷不会把他怎么样。没想到,清廷这次动了真格,李世忠没搞清楚状况,人头便落了地。

    悦史君点评:李昭寿(李世忠)其人,恶也是真的恶,但他却有可怜之处:无论是两次降清,还是一投太平军,他都为对方立下了不小的功劳,可得到的回报呢?第一次清廷要偷偷杀他,第二次太平天国高层对他始终不冷不淡,第三次也是各种暗算,可以说,他一直有一种委屈在心底。可李昭寿(李世忠)最后横死的结局冤吗?也不冤。从他结捻起义的那一天,他就已经在刀口上讨生活,而后多次反叛,出卖队友,坑杀拜把兄弟,可以说把该得罪的不该得罪的,都得罪了。天要亡他,谁也拦不住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两次降清,一投太平,如此“三姓家奴”为何会让人同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xnap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