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寒冬腊月的一个下午,放学前夕,晨光幼儿园大门口一片熙熙攘攘的景象。
快放学了,这里像往常一样摆满了车,挤满了人,简直寸步难行。但无论怎样拥挤,大家看见她都会立马显出一脸嫌弃的样子,同时慌不择路地赶紧避让。
她是春蓉,来接她上幼儿园大班的六岁儿子-小明。
春蓉一头的粗硬短发,乱得像农村里常见的鸡窝,扁平的头发中央还有几根毛发鹤立鸡群般飘飘荡荡。头发下面是那灰不溜秋的脸,如果眼珠不骨碌,你甚至看不清她的眼睛在哪?
她的身上永远穿着极不合体的衣服,要么宽宽大大地盖到膝盖,仿佛架子一样撑着,让衣服随风摆动;要么不仅遮不住腰,还要露出一大截里面说不清什么颜色的毛衣,脚上则穿着一双又黑又脏的毛绒拖鞋。
春蓉的这副尊容本就让人退避三舍,可是她却偏偏喜欢走到某个长得乖巧可爱的奶娃娃面前,摊开那双像捣火棍般又细又黑的手,尖着嗓子,眯着笑脸甜哄着:“乖乖,来,姨抱抱!”
每逢此时,脾气好点的会像躲避瘟神般笑着婉言谢绝并夺路而逃;有的则会跳起来敞开嗓子大声开骂:“滚开,你这个疯婆子!”。
无论是哪种结局,春蓉都会若无其事般拍着巴掌笑着离开,寻找新的乐趣。
2
校门徐徐打开了,老师带着排着整齐队伍的孩子们,一列一列地走出了校门。焦急的家长们踮起脚跟寻找自己的孩子,而春蓉却蹲在路边玩虫子。
寒冬腊月,虫子极少极少,她玩得不亦乐乎。
“妈,我们回家了!”一个稚嫩的孩子走出校门就东张西望,发现了自己的母亲,与老师挥手再见后,牵着恋恋不舍的母亲离开了校门。
当走到一家包子店门前时,春蓉停下了脚步。小明知道,今天大姑肯定给妈妈拿钱了,他从妈妈那僵硬的衣服口袋里掏出了两元纸币。
小明乐颠颠地跑到里面买了两个热气腾腾的包子,刚啃了一口,就被春蓉一把抢走了。她尖叫了起来,眼睛瞪得大大的恨着小明,眼珠似乎都要鼓出来了,嘴巴歪到一边,双手紧紧地护着那两个被她捏得已经变形的包子。
小明怔怔地望着妈妈那穷凶极恶的样子,口里的包子吓得瞬间就滑进了喉管。他不敢去抢,也不能去抢,只能舔了舔嘴唇边那香得要死的油渍,委屈地耷拉下眼皮,拽着母亲的衣角往前走。
小明默默地低着头,眼里含着泪;春蓉高高地昂着头,眼里带着笑,熟悉她家真实情况的人看了这一幕无不摇头叹息。
母子两人拖着夕阳的影子,在暮色降临之前回到了一贫如洗的家。
回到家后,春蓉把早上那黑乎乎剩饭热热,吃起了晚饭。春蓉一般是不知饥饿的,只是按照潜意识的行为记得需要和孩子一起吃晚饭。
饭桌上,春蓉一边吃一边嘟囔着,小明则一边吃一边应和着。如果小明不回应春蓉,那她会生气的,她生气的样子可吓人了......
吃完饭,小明独自出去溜达,看看邻居家的鸡,摸摸别人家的狗。院子里没有小孩愿意跟他玩,大家都骂他是小疯子。
外面看不清了,鸡回圈,狗回窝,连鸟儿都飞回了巢,四周都静了下来,小明只能回家了。

3
母亲在漆黑堂屋里,坐在那把棕色椅子上,独自玩着自己的毛线球。她根本没在意自己的孩子几时出去几时回。
小明帮母亲打开电灯,堂屋一下亮了起来。母亲看着突然发亮的电灯,嘿嘿嘿地眉开眼笑。她站了起来拉着小明转圈圈,直到母子俩都摔倒在地才肯罢休。
小明自己先站起来,拽起晕晕乎乎的母亲,把她放在椅子里,自己独自走向了睡屋。
春蓉的病时好时坏,好的时候会把小明当成宝,谁敢欺负小明,她会拿命去拼;坏的时候她会六亲不认,甚至会对小明拳打脚踢。
那晚春蓉按照以往的发病惯例,从凌晨一点开始大声谩骂,骂自己的父母,骂自己的公婆,骂她认识的所有人,除了那个已经去世并且深爱她的丈夫。
那晚她骂不解气,还打砸东西。
她把晚间桌子上的饭碗狠狠地摔在地上,那饭碗立马就四分五裂。饭碗脆裂声在寂静的夜里显得特别刺耳,吓得老鼠们四处逃窜。春蓉似乎还不满意,一手就掀翻了笨重的实木桌子,一脚把凳子踢得老远,最后气得把凳子捡回来,咬牙切齿地摔得缺胳膊断腿才肯罢休。
小明是被吓醒的,他不敢起床,只能含着泪,蜷缩在角落里瑟瑟发抖。直到母亲累了,回了自己的睡屋,没有了声响,小明那颗吓得快跳出来的小心脏才慢慢安静下来。
小明紧张害怕的心情刚刚平复,很难迅速进入梦乡,大多数时候他都在黑暗中瞪着大大的眼珠,直到眼睛疲倦不堪才沉沉睡去。
清晨七点,电话响了。春蓉听见了,翻开床被,顾不上穿鞋,赤着脚,嘚嘚嘚地跑到电话旁,接起电话:“哥!”
“起床给小明做饭,吃完饭后送他上学!”电话那头例行公事般地嘱咐着。
“嗯,好!”春蓉挂断了电话,笑眯眯地走开了。
新的一天开始了,可是对于小明家来说,似乎是周而复始,从未改变。
春蓉一家的情况村里的领导都是知情的,大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了她一定的帮助。可是看着即将进入小学的小明,他们还是一筹莫展。不仅是小孩今后的学习,更多的是担心长此以往,孩子的精神状况恐怕也会每况愈下。
4
有一次,镇上的领导下村督导工作时,了解她家的情况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回去后她主动去县里找领导汇报情况,经过县乡两级研判,他们决定由民政出资将春蓉送往精神病院接受治疗,将小明送往远在福建的叔叔家,与姐姐一起学习生活。
“明,舅舅带你去福建找叔叔,跟姐姐一起生活哈!”
“我不去,我要跟妈在一起!”小明耷拉下眼皮,低着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你这孩子,你妈老打你,把你姐都打跑了,你还要她干嘛?”小明的大姑愣起了那双丹凤眼,伸出手,亲热地拍了一下小明的头,故意说春蓉的坏话,在一旁帮着腔。
“那是因为她病了,我是她儿子,不能丢下她。”小明一听,抬起头,红着脸,振振有词地抢白着。
这一句话让大家都静了下来,有的人满脸通红,有的人眼含热泪,还有的转身走到一边默默抽泣。
镇上的领导鼻子一辣也差点落下泪来。她心疼地牵起孩子的手:“是啊,妈妈生病了,我们要送妈妈去治病。这需要挺长的时间,妈妈没有办法照顾你。所以,你能去福建好好生活,认真学习,等着妈妈康复出院吗?”
“真的吗?我的妈妈真的可以好起来吗?”小明一听,马上就欣喜了起来,眼里放起了光。
“可以的,只要坚持治疗,肯定会越变越好的!”对方看着孩子天真的模样,强忍着眼泪给孩子描绘着那遥不可及的梦想。
“嗯,好吧,我去叔叔家!”小明低头沉吟片刻,爽快地答应了。他转身牵起母亲的手,抬起那小小的头颅,像个小大人一般嘱咐道:“妈妈,你好好治病,我好好上学,等你病好了,我和姐姐都回来陪你!”
春蓉一听,羞涩地躲在哥哥的身后,咯咯咯地笑个不停,和小明玩着捉迷藏,躲猫猫。
看着这其乐融融的一幕,大家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这个孩子终于能有一个怀有希翼的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