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上班这点事儿工具癖嗜读情深
假如我365天坚持做好这7点,会有什么改变?

假如我365天坚持做好这7点,会有什么改变?

作者: ea128302db1b | 来源:发表于2016-11-09 22:53 被阅读319次

    我们出入于各种甲级写字楼里,却被一份策划方案弄得焦头烂耳,而我们的同事写起方案可以迅速建立起框架,各种理论信手拈来。,各种理论信手拈来。

    我们读过那么多书,却分享不出个一二三,而其他小伙伴却能娓娓道来,把书的内容讲得跌宕起伏。

    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只懂得膜拜高手和牛人,我们只会一窝蜂地报名学习各种课程,我们希望一眼看穿事物的本质,却没有学会如何思考,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所以,我想试着从大前研一《思考的技术》这本书里,发现一些思维训练的方法。

    接着上一篇文章《用思考的技术,打开解决工作难题的思路》的思考,我抽取书中一些实用性较强的训练思维方法出来。当然,这些方法属于“术”,相对零散,建立体系,属于“战略”层面的事。不过,假如我365天坚持做好下面7点,我相信能训练好大脑思考,也相信我的思维能结成一张大网,知识随取随用。

    经过整理、拆解、重组的思维导图

    1、拔高层次,对任何事情保持疑问


    关于这个问题,有一个小技巧就是:每天上班上公交车之前,作者都会自问一个问题“如果我是某某公司董事长,我该如何提升公司业绩,如何考虑公司的发展?”

    其实,生活中也到处有这样的机会,让我们提高一个层级,对事情保持疑问。我最近去参观朋友的奶茶店。有时候,我会想:他的奶茶店困境是什么?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在哪里?有什么数据可以证明我的假设?最后,我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

    2、每天给自己一道思考题


    思考永无止境。要训练思维,可以时刻让自己脑子运转起来,世事洞察皆学问,试着想想5分钟后云彩的形状,思维是发散的。其实,我在很多优秀的公众号里,也能看到很多作者提供了“每日一问”,简书心理专题的主编也常常发起“每日一问”。遗憾的是,回答的人少之又少。人们宁愿选择简单的思考,也不愿意死磕问题,打破砂锅问到底。

    3、要去平常不去的地方


    热爱旅游,可以让人眼界更开阔,但有时候,在我们熟悉的城市里,离开熟悉的灯火阑珊处,走到一个不曾去过的地方,也能带给你额外的思路。我平常从大道一路登上梧桐山顶,如果换一条道,曲径通幽,也别有一番乐趣。不同的地方,能带来不同的灵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思考整个世界。


    4、时刻保持好奇心,试着接触不同的东西


    在书里,大前研一看到滑雪教练时,发现他们冬天和夏天有不同的上班方式,于是尝试跟他们交流,接触更多他不懂的事物。大前研一表示,时刻保持好奇心,也是让他脑子快速转起来的方式之一。毕竟,我们没有人知道,今天学过的东西,接触的人,哪一天就能帮上你。

    5、生活简单化


    大前研一主张把事情分类:规律化的事情和不能规律化的事情区分清楚。规律化的事情应当占用更少的时间,比如每天的穿衣,一次性买同类的衣服,不用思考穿什么。最经典的例子莫过于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为了节省时间,据说他的衣柜全是灰色服装,这就是生活简单化的榜样。

    6、金字塔逆向笔记法


    大前研一在做笔记或找灵感时,建议经常使用蓝色方格纸,并且由左下方往右上方记录重点,最后就会在方格纸右上方,完成一个金字塔结构,进而导出一个结论。这个方法跟现在流行的一些可视化方法有点类似,大概也是从前人那里学到的。因为反其道而行,所以我们容易出现对不同事物的看法。

    7、用一张A4大白纸来表达思维


    我在宸宸的萃取实验室里,学会了一招。一般大公司的小职员才会用小小的笔记本记事情,而领导都是A4大笔记本。我听后很是惊讶,后来想,为什么老是要用黑板,老板要用大白板,似乎也有这个道理:大白纸让思维不再受到局限,我们更愿意在广阔的地方延伸想法,而不是坐井观天。

    查理·芒格曾经提到“多元思维”,他提倡要不断学习众多学科的知识,来形成一个思维模型的复式框架。我们学到这么多,也必须借助更多的思维练习,构建自己的“多元思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假如我365天坚持做好这7点,会有什么改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ymtp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