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多是阵雨,天光才亮,就被突然的雨声扰了清梦,半梦半眠,甚至都还未想明白身在何处又睡了过去。
正午在讨论去那里吃饭,就听到哗哗,又下起雨了,晚饭过后,才一会雨水都模糊了玻璃窗,得了,成都的雨比游客的三餐还要准时。
成都的雨决不是江南水乡的绵绵细雨,沾衣不湿。成都的雨来时迅猛如虎,在雨里走了不过百步衣服就贴身。
锦里古街里的饕餮客
我记得有一期的天天向上还在大事渲染成都的地标本色,说起美食那都是食指大动,在成都的第一天就直奔盛名久远的锦里而去。
作为成都的特色美食一条街,古街的仿明末清初川西民居而建,街面两边是特色鼓楼和茶楼,白天的茶楼没有太多人,街面上挤满了懒洋洋闲逛的游人,东逛逛西瞧瞧,连水塘里大小不一的乌龟,都引得一大群游客伫立点评。
我目的明确,进了锦里就直接往里走,去找美食。牛肉豆花、三合泥、糖油果子、撒尿牛丸、臭豆腐、油茶、牛肉焦饼、酸辣肥肠粉、荞麦面。
我觉得食物,虽有地域差异,文化区别,但是饮食文化的一脉相承,却也体现在细枝末节上。
成都著名小吃,叶儿耙,去尝了尝,通俗的说是包了咸肉馅的蒸汤圆,还有那三大炮,是圆形的糯米糍粑外面裹了一层白芝麻,浇了红糖汁。
小吃街上每一道美食的摊位都里三层外三层的挤满人。露天的饭桌,座无虚席,索性大家都站在一旁,左手端着一碗肥肠粉,右手捏着牛肉焦饼,正往嘴里送,眼睛却还在各个摊位上搜索着。跃跃欲试。
突然间明白为什么世界上有这么多我一样的吃货存在,可能因为口腹之欲是所有欲望里最容易得到满足并从中的到快乐的。所以吃货是知足常乐,大智若愚的人。
青城山上的白娘娘
小时候看赵雅芝版的新白娘子传奇过暑假。总记得那句歌词,青城山下白素贞,来到人间来报恩。或者是李连杰主演的<倚天屠龙记>,来势汹汹的八大派,武当派,少林派,青城派...
在去往青城山的动车上,这是我搜索到关于青城山的全部信息。
青城山分为青城前山和青城后山,前山以人文景观为主,后山是风景宜人取胜。果断选择后山,做好爬山准备。
山里清凉,临潭而建的茶楼,索性将桌椅至于溪水间,四人一行铺开了麻将开始大战三百回合,木凳旁放着一个青皮西瓜没入溪水里,不一会就是天然的冰镇西瓜一个。好不惬意。
山间层峦叠嶂,峰峦耸翠,空翠四合,水秀、林幽、山雄,高不可攀特别陡。刚开始爬山,还有大批游客一同前行,大有你追我赶,默默较劲的意思。爬了两个小时后,前面唯有寥寥几人引路,爬了3个小时,大多游客都折转返程。
我突然想感受一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四个小时后终于站在山顶。虽然是山顶,但也没有临峰而立,俯仰全峰的写意纵情,四周都是海拔差不多的峰峦叠翠,云雾缭绕,感觉不一会有白胡子及地的神仙爷爷踏云而来。
青城山爬山的后果就是第二天,全身酸痛,哪里都去不了了。
夜市
晚饭时间出来找食物,大钵子盛着的冒菜,在我们当地就是干锅麻辣烫。热热闹闹的泡在红辣油里,其实吃起来也不算太辣。
吃完饭,闲逛他们的夜市,蹲在地摊前和摊主聊聊,四川的把玩文化,把玩核桃,菩提子的手串。或许是四川的邻居藏族自治区,同根同源。
文化来源于信仰,信仰不拘泥于教派,不是一定要有宗教的仪式感才算是信仰。比如,我喜欢瑜伽,信仰瑜伽遵从内心的的理念。这就是我的信仰,心达至宁静而致远。
在成都的几天,仿佛也感染了成都安逸悠闲的氛围,晃晃悠悠,不紧不慢。只有听到地道的四川话时,才能感受到蜀道难的一丝辛辣。
学生时代,在一本杂志上,看见介绍四川稻城的专题文,上面介绍到,稻城才真正算是消失的地平线,最美香格里拉。所以,我对四川怀揣着一种情怀,倒不是这些年,旅游业的大力推广,四川名片的繁多纷呈驱使。
稻城,我的梦对一个城市与其说有一种不能言语的情怀,不如说,我怀念着身在课堂心在万里之外的青春时期的自己。少年时代的梦很单纯,喜欢了,就是觉得它最好,最美,什么都比不上。
四川游人最多的,峨眉山,久负盛名的九寨沟,熊猫基地,我都没有去。
由于天气原因,也没能去成稻城。
我想我应该会再来四川的,心之神往,便是故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