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原创文字集读书简友广场
认知天性:一切智慧源于记忆

认知天性:一切智慧源于记忆

作者: xiaolang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22-03-22 12:29 被阅读0次

我们每个人从小到大,都会学过很多知识;但是,到现在为止,你都还记得什么知识?

我们每个人每天接触到的信息,林林总总,成百上千;但是,当夜幕降临,你完成了一天的工作,洗漱完毕,躺到床上的那一刻,你还记得今天接触到的多少信息?调查显示:不足1%。

我们的大脑,总是记不住知识。是大脑出了问题,还是我们的学习方法出了问题?

论语有言,学而不思则罔。

一个人如果只是学习而不进行思考,就会没有收获。学习最重要的,就是我们要把学习到的知识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学以致用。

那么,如果我们现阶段用不到这些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毕竟,每个人在一段时间内,接触到的事物及其有限,很多知识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立马得到应用。

我们需要暂停学习现在不想要的知识吗?

当然不是,让一个人停止学习,那简直是一种折磨。

我们每个人都有发自内心的求知欲,我们总是想知道更多的东西。我们总是去探知未知的世界。

那么,学习那些我们现阶段用不到的知识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把知识保持起来呢。

就像把书存入图书馆,在我们需要的时候随时可以读取信息。

我们要保证:现阶段用不到的知识,也可以长期记忆于我们的脑海中。

这当然有很多方法,万千智慧都始于记忆。

比如,我们进行间隔性的、持续性的学习,遵循遗忘曲线的规律。今天学习了一个知识点,明天再来复习一遍,再过三天再复习一遍,一周后又复习一遍,半个月后又复习一遍,只有这样子,知识才能牢牢的记在我们的脑海中。

好啦!我们一起探索更多的方法吧!


首先,轻松的学习是没有效果。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这样。每次临近考试之前,一遍又一遍的看书,看笔记。试图通过越来越熟悉知识点,记住知识。

而擅长记忆的人,则是拿出一张大纸靠自己的回忆。把这学期学习的公式、重点、单词、生字、诗词都默写一遍,每门课用一张纸,遇到想不起来的,就使劲想一会儿,最后,查书补充完善这学期的知识图谱。

这个套路被称为:检索、间隔、巩固、细化、迁移。

调查结果显示:反复阅读、在书上划线、在课堂上做笔记以及课后温习笔记、使用不同的记忆策略、使用索引卡、创建概念图以及小组学习这些方法被广泛使用,但其有效性非常令人质疑。

这些方法被许多研究记忆心理学的心理学家们反对,他们更推崇间隔练习和合意困难。

在接下来文章中,我们会讲到两个的基本学习原则:有间隔的重复关键概念以及穿插讨论不同但相关的话题。

如果学习者能把研究一个问题的时间分散开,并阶段性的回顾这个问题,那么他们就能记得更牢。

谈到学习,人们普遍有一些共识。

首先,想要学以致用就必须记忆。只有这样,已经学会的内容才不会在将来消失,尤其是在被需要的时候消失。

其次,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并记忆,终身不怠。

再次,学习本身是一项可以获得的技能。学习最有效的策略,往往不是依靠直觉。

其实,耗费心血的学习才有深层次的效果,记忆也维持得更持久。不花力气的学习,就像在沙子上写字,今天写上,明天字就消失了。

我们往往无法准确判断自己什么时候学的好,什么时候学的不好。如果感觉学起来又慢又难,似乎毫无进展,我们就会转而关注那些看似更有成效的办法,但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些看似更有成效的方法,往往不会带来好的效果。

到目前为止,不管在什么领域,人们在学习一项技能或一门知识的时候,都倾向于反复阅读课本并进行集中学习。这其实是效率最低的一种方法。

进行集中学习,意味着我们正在机械、快速的重复知识,想把他们络印在自己的记忆力,也就是熟能生巧。

一个例子:考试前的“填鸭”。重复阅读与集中学习会让人越做越熟练,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知识。但实际上,这种方法达不到真正的精通,也不会产生持久的记忆,只是在浪费时间。

与反复阅读这种复习方法相比,回忆事实概念或者事件会更有效。这种方法被称为检索式练习。抽认卡就是一个简单的例子,检索会强化记忆并阻止遗忘。

((在英语语言国家,抽认卡是学校用来进行辅助教学的一种方法。抽认卡可以用来记录词汇、历史事件时间、公式等等。使用抽认卡的目的主要是帮助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多种感官的刺激。你在每个卡片上写下一个问题(同时在背面记下答案),用它们来测试自己,并根据你的测试、学习结果把它们进行排序、分组。))

在每一次进行了学习之后,我们只需要用一些简单的小问题来考考自己,就可以巩固所学,强化记忆,而且效果比反思、练习要好得多。

“提问学习”可以防止遗忘,强化检索路径,而且对于保存你想要掌握的知识来说至关重要。

在别人教给你答案前,先尝试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效果会更好。哪怕在尝试中会犯下一些错误。你这个尝试自我解决的过程至关重要,你甚至会发现,有很多问题,你原本都可以解决。

测验这种工具几乎适用于所有学科,你可以用它来发现并巩固自己的薄弱环节,从而更好的掌握知识。

如果只是进行机械式的重复,的确会发生这种情况:过不了多久,你就会发现自己能记住的东西特别有限。

不过,你要是喜欢知识,就可以无止境的学习下去。细化就是一个帮助自己理解的过程,细化的方法就是用自己的语言把新知识表达出来,把他和已知联系起来。越是能把新知识和已知关联起来,越是能诠释新知识所要表达的观念,就越能牢固地掌握新知识;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越多,就越有助于记忆和学习。

我们在学习热量传递这个知识点时,也具备相同的原理。抱着一杯热可可就可以暖手,这是热传导;冬天的阳光可以把房间晒得暖暖的,这就是热辐射。

把知识放到更广泛的情境中,有助于学习。

在学习时,我们应该从新知识中提取关键概念,并把这些概念组织成一个心智模型,同时,把这种模型和已知联系起来。

但是,我们也可以通过学习,通过开发心智模型,来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如果在某一个专业领域,我们想在已有的水平上有所进步,达到真正的专业程度。我们就必须明白,努力与挫折是必不可少。犯错误,并改正错误,其实是在搭建通往高层次学习的桥梁。

信息时代,人们很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建议,只要点击几下鼠标,就可以获得。但并不是所有的建议都有研究做基础,有实验和事例来佐证,从这些方面说来,这样的建议并不多,另外,也不是所有研究都符合科学标准。符合科学标准的,也不见得就是真理,是真理的,也不见得可以适用于当前的状态。

果子的工作要求他掌握复杂的知识与技能。因此,讲述他的经历,可以形象的说明,学习与记忆的基本原理,我们尽量避免讨论学术研究本身,因为学术研究本身太枯燥。

许多老师都相信,只要让学生学起来更快,更轻松,学习效果就更好,而大量的研究却证明,事实恰恰相反,真是感觉到学习更吃力,实际记忆才更长久牢固。

教师,培训者以及教练普遍认为,要想掌握一项新技能,最有效的办法是把注意力完全放在这项技能上。坚持不懈的练习,直到记住为止。人们对这种方法深信不疑,原因是多数人在学习的集中学习阶段成效显著,但从研究得出的结果看,通过集中练习取得的成效明显是短暂的,所学的东西很快就会被忘却。

反复阅读课本往往是白费力气。

反复阅读有三大不足:浪费时间;无法产生持久的记忆;而且往往会让我们产生一种错觉,随着对所阅读的文本越发熟悉,我们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内容。

花好几个小时,反复阅读看起来是很刻苦,但学习时间的长短并不能用来衡量掌握的程度。

集中注意力,而且只集中在一件事情上,重复、重复、再重复。重复必须记住的事情,可以让你牢牢的记住他。人们盲目迷信,反复阅读,功利性记忆,以及重复的作用。但事情的真相是:只靠一遍遍重复,通常记不住什么东西,如果想要在电话里输入一个号码,反复默诵数字,可能是个好办法,但在学习中这样做是不会有持久效果的。

连续重复阅读,不是有效的学习方法。

在初次阅读过后,隔一段时间再阅读是有意义的,但是连续多次阅读只是,浪费时间。连续多次阅读的好处少的可以忽略不计,而且浪费了时间,错过了耗时更少并且更有效的方法。

但是,学校的老师还是采取以前的教学方法:标亮,加下划线,长时间盯着课本还是最常用的学习方法。

如果重复阅读基本没有效果,那为什么那么多的学生还愿意用这个方法呢?

一个原因可能是他们一直在接受不好的学习建议,不过还有一个前面提到过的原因,导致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就使用这种复习方法,对一段文字越熟悉,越能流畅,阅读就会造成一种假象,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阅读的内容。

能背诵课文或者课堂笔记,并不代表你理解了他们所要描述的一点,也并不代表你会用这些内容,更并不代表你知道如何把他们和已知联系起来。

怎么样把他们和已知的联系起来呢?看到“条件刺激”这样一个概念,你能不能把定义讲出来,并在写作中用到这个概念。在阅读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把课本中的要点转化成一系列的问题?并且在之后的学习中试着解答这些问题,有没有至少在阅读时试着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要点?有没有试着把新知识和已知的联系起来?有没有找一找课本外的例子?如果所有的答案都是没有,那真的会很遗憾。

自认为掌握了所学,是元认知欠佳的一个例子,所谓元认知,就是指我们对知识掌握情况的理解,能准确判断知道什么和不知道什么,这对于做决策是至关重要的。

你知道什么并不重要,你不知道什么才是最重要的,《黑天鹅》有言:改变你人生的很多事情都是你不知道,并且无法预料的。

当学生听到一堂讲得非常明白的课,或者是读到一本讲的非常透彻的书,他们很轻松的就接受了书中的观点,这让他们觉得自己已经明白了,不需要学习了。换而言之,他们没有去想什么是自己不知道的。

正是这些未知,将我们带入深渊,打败我们的,总是我们意想不到的事物,预料之外的事物。

然后,即使是最努力的学生,也会陷入两个误区,一是不知道自己学习中的薄弱之处,不知道要在哪里花更多的精力才能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二是爱使用那些会让自己错误的,自己认为已经掌握了的学习方法。

如何在更好地学习知识的同时发展创造力?毕竟:没有了知识分析,综合以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高级技能就都成了无源之水,对要用到的东西一无所知,是不配谈实用的。

概念的理解,判断以及技能,这些都要靠慢慢积累才能获得。只有在练习新技能的同时付出努力、展开思考、并在心里演练,成果才会显现。记忆知识,就像往建筑工地上运料,之后才能盖起房子。

同一件事情既需要掌握已知,又需要清楚如何运用已知。

考试,只是对记忆力有好处。却让人民损失了领悟能力与创新能力,考试给学生带来的额外压力是对一个人能力的错误衡量。

主动检索——考试——强化记忆。而且检索花费的心思越多,收益也就越多。

在我们的记忆当中,检索知识有两大显著的好处,第一,检索能告诉你,什么是你知道的,什么是你不知道的,然后你就可以判断,以后要把精力放在哪个薄弱环节上加以改进。

第二,回想已经学过的知识,会让大脑重新巩固记忆,强化新知和已知之间的联系,方便你在今后进行回忆。


下面,我们来总结全文。

1、在生活中大部分的时间里,我们都在用错误的方法学习,给后进者的建议也没什么价值。关于如何学习,我们很多时候都自以为是,所谓的一套方法都建立在直觉和盲性之上,经不起实证研究的考验,感觉自己知道了的假象一直在缠着我们,让我们在那些没用的地方白费力气。

2、对于学习来说,最好的习惯之一应该是进行有规律的自我检测,重新校准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

3、能让我们学得更好的方法,包括各种形式的检索练习,例如,低权重的小测验和自测间隔练习穿插不同,进行相关的科目或技能的练习。在别人教给你解决方案前,先试着解决问题,并从不同类型的问题中提取出基本原理或者规则等等。

文章观点来源《认知天性》,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xiaolang读书。打算在简书写作三年(2021年8月~2024年8月),然后出版书籍。

我的简书主要写作方向是:个人成长心理学、不确定性研究、企业管理、用户需求、品牌营销、广告学、写作方法、读书方法。

现在,我完成了16.5万字。

相关文章

  • 认知天性:一切智慧源于记忆

    我们每个人从小到大,都会学过很多知识;但是,到现在为止,你都还记得什么知识? 我们每个人每天接触到的信息,林林总总...

  • 智慧始于阅读《认知天性》

    这是一本教人如何学习的书,一般这样的书我从来不看,因为我认知里面就从来不信学习或者看书还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读...

  • 《认知天性》01——学习是挑战天性的必修课

    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 万千智慧始于记忆。——埃斯库罗斯《被束缚的普罗米修斯》 我们往往无法准确判...

  • “万千智慧始于记忆”吗

    闲来无事,打开尘封已久的《认知天性》这本书,翻开首页,一句:“万千智慧始于记忆”映入眼帘,顿时内心沸腾,无法平静。...

  • 认知与天性-记忆检索

    如何学习是属于认知心理学的的范畴,但是认知心理学本身不是特别的困难,只是我们平时缺乏对自身的留意,或者说我们明明知...

  • 读书笔记

    李清泉 现场有神灵,一切的智慧来源于现场。 对管理者而言,一切的智慧来源于员工。 对家长而言,一切的智慧来源于孩子...

  • 二刷《认知天性》

    万千智慧始于记忆。 ----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翻开书《认知天性》的封面,看到一刷此书的时间是201...

  • 你的记性差,那么你该读懂记忆的基础理论

    记忆,是我们学习、工作、生活中一个及其重要的要素。可以好不夸张地说,人类的一切智慧源于记忆。 唯独拥有了强大的记忆...

  • 2019-02-23《认知天性》万千智慧始于记忆

    推荐序一:轻松的学习是无效的关键词:检索、间隔、巩固、细化、迁移推荐序二:学习不止技巧关键词:“生成性学习”gen...

  • 一切源于认知

    这是我每天写一篇原创文章的第1116天 人与人,差在哪? 有人说一切源于认知。 什么是认知?认知我觉得就是一种看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认知天性:一切智慧源于记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zwjd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