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第三次跟我说她要结婚的时候,我还是不相信,甚至还怼了一句:“你丫一个月嚷嚷着八百遍要结婚,倒是花九块把那个红本本买回来啊”,她依旧嘻嘻哈哈的和我插科打诨,说些不着边际的话,我也就没放在心上。
可几天之后,我的邮箱里就多了一封邮件,是陈嘉的婚礼请柬。紫粉色的底,月白的花边,新人的照片嵌在上面,笑意盈盈。直到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她是认真的了。
陈嘉是我的网友,虽然只面基过几次,却无话不谈,从明星八卦到职场吐槽还有情感生活,大概频率相同的人很容易聊到一起去吧,无关乎年龄还有距离。
这几年的网聊让我大致了解了陈嘉,她今年三十二,在一家化妆品公司做业务主管,工作稳定但却经常为了加班忙碌,还有她那几次刻骨铭心的感情经历。
陈嘉的初恋是她的大学同学,整个大学生活几乎都是和他形影不离。每天一起上下课,一起在食堂吃饭,一起在图书馆自习,周末的时候约着一起去市里看刚上映的电影。而且丝毫不会觉得倦怠,好像彼此都将对方的存在视为习惯,不在身边反倒觉得空荡荡的,甚至每一个假期都要煲很久的电话粥来予以补偿距离的遗憾。陈嘉觉得自己这一辈子或许都要和他黏在一起了,多像小说里描述的那种浪漫,乍见之欢是你,久处不厌也是你,何其有幸。
厮守四年之后自然而然的迎来了毕业和工作的问题,男生选择回到自己家乡的省会城市工作,陈嘉没有想太多,只是觉得两个人应该在一起。她不顾家人的反对,放弃离家近的高薪工作,跟着男生去了北方。
南方姑娘陈嘉在那个北国城市适应的很快,无论是天气或者饮食。她怕冷,可是在去北方第一年的那个冬天她却感到无比温暖,她未曾见过这么大的雪,白茫茫的一片,男生为她堆了一个超大的雪人,他们一起在雪地里拥抱嬉闹。陈嘉的鼻子冻得通红,男生把她整个圈在自己大大的羽绒服里。也许是男生的怀抱太过暖和,北方好像并没有陈嘉想象的那么冷。
日子还是一天一天的过,却再也不像大学那会儿了。男生的工作越来越忙,在这里还有他时常需要应酬的同学和亲戚圈子。可陈嘉不同,她亲近的密友都在南方,在这座城市男生是她唯一的依靠,可两人相处的时间却越来越少。陈嘉每天下班后偶尔与同事逛逛街,多半自己一个窝在家里与电脑相伴,她开始越来越频繁的想念那座南方小城,那里无条件宠她的爸爸妈妈,还有三两损友。
三年之后,他们还是分手了,长期累积的小摩擦一旦爆发就变得无可挽回。陈嘉拖着行李箱离开这座北方城市的时候是冬天,雪下得很大。男生特意请了假来机场送她,两个人之间并没有什么硝烟,反倒很平静。他说,你要保重。陈嘉回答,你也是。
陈嘉头也不回的走了,没有一丝眷恋。只是有点感慨,原来这七年所有的东西,一个行李箱就能装下。还有,北方的冬天原来真的是很冷啊。
回到温暖的南方城市,陈嘉找了一份离家很近的工作,每天努力的工作。假期的时候陪陪爸爸妈妈,和好友一起出去旅行。也谈过几次不长不短的恋爱,多半无疾而终。久而久之也感到疲倦,不想再主动掺和制造所谓的缘分,一心扑在工作上,倒也乐得自在。
过三十岁生日的时候,陈嘉的妈妈生了场大病。做手术之前还一直在担心着陈嘉的婚事,手术很成功,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的妈妈更加担心起了她,生怕自己和老伴走了之后留下闺女一个人无所照应。陈嘉谈婚论嫁的事正式提上日程,她也不怎么反感妈妈和小姨安排的相亲。
和罗宇第一次见面的那天,听陈嘉说很是尴尬。两个人都是第一次相亲,都完全不知道怎么开始,场面堪比面试时和HR的自我介绍。后来一起吃过几次饭,也就慢慢熟络起来。罗宇是影像科的医师,待人温和有礼。无论陈嘉遇到什么问题,他都能第一时间出现。他啊,就像是一个笨笨的超人,没有超能力,可他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给你想要的一切。
陈嘉说,和他在一起之后,自己好像又当回了那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女孩。餐桌上永远有一杯她最爱喝的那家早餐店温度刚好的豆浆,加班很晚回到家也有热腾腾的三菜一汤,周末下雨的时候一起窝在沙发上看喜欢的香港老电影,晴朗的日子就一起去江边吹吹风散会步。也许就是这两年的温柔相处让陈嘉一次又一次产生想要结婚的念头,而这次她终于决定,余生和这个男人结发同行。
网易云音乐《新娘阿花》这首歌的评论里有一句是这样说的,谁不幸成了阿花,不为爱情结婚,谁又有幸成了阿花,平平淡淡,安稳一生。
陈嘉究竟是不幸的还是幸运的呢?或许只有她自己知道吧。电脑端还在播着陈嘉婚礼邀请函的动态H5,一张张照片伴着音乐更迭出现,陈嘉挽着她新郎的手臂,嘴角眉梢皆是笑意,而那新郎每一张望向她的目光里,眼神都是宠溺。
祝福她,新娘陈嘉。不是把少女心全部寄存在昨天的那种遗憾,而是把脚步放慢之后,恰好遇到一个能在日常柴米油盐中温柔呵护她少女心的一个人。
一生一世不过转眼一霎,能够遇到轰轰烈烈的爱情的人又有多少呢?更多的好像是日常的琐碎和三菜一汤里的柴米油盐,平凡的自己陪着平凡的他一起白头到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