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色艳丽,花形奇特
焦小桥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92237/b8cf0189695fbf54.jpg)
南宋诗人周必大,有这样描述:“天教姚魏主芳菲,合有宫嫔次列妃。玉颈圆瑳宜粉面,霞裙深染学翚衣。枝头窈窕鱼双贯,风里蹁跹凤对飞。莫把根苗方芍药,留春不似送将归。” 这是南宋诗人周必大写的一首诗。
诗中赞颂了鱼儿牡丹既有双鱼贯游和双凤飞舞的英姿,又兼有姚黄和魏紫的共同的艳丽,同时还具有玉颈翚衣一样鲜亮缤纷的色彩。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92237/f8fa7038f4594320.jpg)
首联“天教姚魏主芳菲,合有宫嫔次列妃。”“姚魏”,是指“姚黄”和“魏紫”两种牡丹佳品。宋代在洛阳有两种极其名贵的牡丹花。其一是“姚黄”,这是一种千叶黄花的牡丹。
因为它是出于姚氏民家所培育的佳品,故而称之为“姚黄”。另一种是“魏紫”,这是一种千叶的肉红花。因为它是出于贵胄魏仁溥家所培育的佳品,故而称之为“魏紫”。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92237/fe42d41f1b2664b9.jpg)
颔联“玉颈圆瑳宜粉面,霞裙深染学翚衣。”“玉颈”和“圆瑳”,都是说花颈鲜明洁白得如玉如瑳,象戴上了一圈玉项琏似的,把花容衬托得更加美丽。
同样,这种鱼儿牡丹不仅是花儿美丽异常,而且其叶也如同“霞裙”“翚衣”一样五彩缤纷,艳丽夺目。颈联“枝头窈窕鱼双贯,风里蹁跹凤双飞。”这一联是本诗的核心部分。
前两联都是为了渲染烘托和制造气氛,而第三联才真正地写到了这种牡丹的实质:在那舒展袅娜的枝头上竟有象成双成对的鱼儿在水中逐游,又象是成侣成俦的凤凰在风里蹁跹飞舞,所以这种鱼儿牡丹又很类似金凤花。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92237/cdea7ddc6dda7463.jpg)
诗人在这一联里不仅称赞了这种牡丹花的奇异美丽,而且也说明了诗人对此花命名的由来。尾联:“莫把根苗方芍药,留春不似送将归”。
鱼儿牡丹的根干很象芍药,所以诗人提醒人们:不要因为它象芍药而错把它当成了芍药。芍药本是善于留春的,但此花不是芍药,而且春也是留不住的,不如还是送它归去吧!
这首诗前两联是用拟人的手法来写的。诗中把牡丹比成妃嫔一样分为次列品级,而且还用“玉颈”,“圆瑳”、“霞裙”、“翚衣”等把其茎叶比喻成装饰品来装扮娇丽的“粉面”和“窈窕”身姿。
颈联则用极为逼真的比喻,把牡丹花比喻成在水中相随相伴而游的双鱼和在风里成双成对蹁跹飞舞的金凤凰,给人留下了一种极为形象、极为逼真、如见其物的印象。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92237/c46556a09630cd0c.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