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成长励志想法公众号【麦小丁】征集优质文章
打破原生家庭怪圈的第一步——重建自己

打破原生家庭怪圈的第一步——重建自己

作者: 禅鹅馋大鹅 | 来源:发表于2018-12-13 08:38 被阅读75次
    摄于他乡的秋

    不知道你有没有体会过这样一种「神秘力量」:即使远离家乡,和家人沟通越来越少,却在性格或者行为上和父母越来越像。虽然有时候,你并不希望这样。

    不可否认上一辈也带给了我们很多优良品质,可终究有一些我们不希望具备的特点。人们这时会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认为都是原生家庭的错,还有句话叫「父母皆祸害」;而原生家庭则会觉得:我们都是为你好,你还好意思有阴影?!;看热闹的七大姑八大姨,会把这种现象归为「遗传」:谁谁那臭脾气,和她爹\妈简直一样一样的…

    那么,这「锅」到底是谁的?

    是父母的?

    诚然,原生家庭的教养方式对一个人成年后的心理状态有很大影响,比如我在需求一文中提到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均是在婴幼儿时期开始打下的基础。而这显然是我们自己所无法控制的。

    抛开「做合格的父母有多难」这件事,既然我们的童年经历对现在有如此重大的影响,那么我们成为了自己不喜欢的样子,真的是父母的错喽?

    可父母的「锅」又该谁背?

    父母也有他们自己的原生家庭问题,甚至比我们的更多:我们的父母辈一般有更多兄弟姐妹,而生活条件又远不如现,儿时被忽视、缺乏关爱似乎是难免的。

    再上一辈呢?祖父母一代,受教育程度普遍更低,生儿育女又早,还经历过社会动荡、饥荒等,祖父母们经历的创伤可远不止来自于家庭。在生活都如此不易的情况下,谈何关注心理健康——先填饱了肚子再说别的。

    这样看来,我们的父母及祖父母,童年似乎更加艰难。既然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被适度关爱」是怎样的体验,那么怎么有能力给我们想要的关爱?他们之所以成为了现在的人,并以这样的方式来养育下一代,似乎也不是他们的错。

    那么,这个「锅」也不应该由父母来背。

    谁的「锅」真的重要吗?

    那我们要去怪年代吗?怪大环境吗?……这样追溯下去,好像也没有个尽头。这个锅到底谁来背,成了未知数。

    可是就算知道了应该怪谁,又能怎样呢?我们把「锅」甩给原生家庭,来减轻一些自我责备,给自己的挫败找个理由。可自己终究是应该而且能够对自己负责的那个人。

    错到底在谁,其实并不重要。

    了解过去,是为了前行

    既然谁错了不重要,为何还要对原生家庭的印记进行追溯呢?

    解决原生家庭问题的第一步是重建自己,而重建需要觉察和改变。认识到我们现在的行为其实是对过去的回应,可以帮助我们有意识地跳出过去,真正地回应当下。

    代际传递,需要有人来打破

    父母的过去经历在他们的性格中留下烙印,他们又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把烙印也打在了我们身上。可想而知,如果不去主动打破循环,这个烙印又将被传递给我们的下一代……现在,既然我们意识到了这一点,那么就可以选择跳出来,打破这个循环。不过要清楚,做出这个改变最终是为了让自己受益。

    打破原生家庭的代际传递,并不是去远离、抨击或者唾弃它。而是为了让我们从过去经验中分离,并成为独立的个体,也就是成为真正的自己。

    觉察是改变的根基

    我们曾被原生家庭伤害,却不知不觉学会了这种伤害这自己的思维方式。于是即使离开了原生家庭,我们也会继续以同样方式来伤害自己:比如一个从小很少被父母表扬,时常被以「高标准」要求的人,不管在外人看来多么光鲜,也很难有能力由衷地接纳和欣赏自己,而总会盯着达不到的目标,不停地自我责备。

    可如果我们可以觉察到,自己当下的反应其实是基于过往经历,而非当下真实的体验时,我们就已经走在改变的路上了。

    举个例子-恐惧权威

    比如我一直比较害怕权威。而这可能受到早期经验的影响:儿时的我,面对体积和音量都高出我三倍的成年人,我的反抗永远无效、服从是唯一选择、不顺从就会被吼时,会产生深深的无助与恐惧感。认识到这一点,再去觉察现在对权威的恐惧,会发现自己内心深处依然觉得我是弱小无助的,没有选择,只能服从,如果没有让「权威」满意就会被伤害或抛弃。

    可反观现实,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并不是。「权威」也是和我平等的人,真的「权威」也不需要以这种方式来树立威信。另外,我才是自己生活的主导者,即使被不合理去对待,现在的我也有能力和权利选择对抗/离开。可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依然在延续早期对「权威」的反应而。觉察它,会让我逐渐发现:我其实是有选择的。如果我想,那么我可以选择为自己而活,而不必继续为他人而活

    那么如何重建自己呢?

    如果列出曾让我们「留下阴影」的事,然后一个个去规避,那么不但劳心费力,而且效果甚微。但我们可以把行为作为切入点,发觉其背后隐藏的思维模式,再从思维入手,在根源解决问题。

    从情绪入手,觉察行为

    怎么觉察行为呢?

    我们可能对自己的行为习以为常,往往难以觉察到。父母正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可以在和他们的互动中去感受,他们身上的哪些特质是我们不知不觉习得的,但是想去改变的。

    负面情绪就是个有效的切入点。当一件事让我们觉得「宝宝心里苦」时,我们可以:

    先去观察并描述这种情绪 → 再去思考什么事情也会引发我们类似的情绪 → 然后归纳这些事情背后的普遍行为模式 → 再去回忆这个行为模式在我们身上如何体现

    比如,当我们生病了,却听到父母说「告诉你八百遍了,怎么还不多穿点?看,病了吧!」,我们可能感到有些生气、委屈、还有些莫名其妙……先莫慌,觉察的机会来了。回忆一下过往相似场景,会发现其行为模式是:用责备表达担忧;要求你按别人的「指导」行事。

    虽然这种行为让我们感到不舒服,可是我们也不知不觉地用相同方式对的别人。试想一下,我们是否也曾对伴侣或父母表达过诸如「?」。

    改变藏在行为背后的思维

    为何要从思维方式开始改变?

    行为千变万化,而思维是驱动行为的根本。改变思维,行为自然会产生变化。

    举个例子

    比如,A小时候总被父母拿着和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A非常不爽,发誓以后有了孩子绝对不会这样做。他把这一条戒律铭记在心,但是并没意识到,「和别人比较」这个行为给他带来的创伤,根源是会让他觉得总无法让父母满意,自己只有「比别人强」才是值得被爱的。那么如果A依然带着这种思维,即使不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比,也会不知不觉用其他方式给下一代带来同样的影响。

    可见,如果想破除自己内心的自卑感和讨好的人际模式,A需要扭转父母用行为传递给他的观点,去建立「自我评价体系」,而非依赖「他人评价」;并要相信自己是值得被爱的。想转变思维方式,的确有很大难度,但如果去做,会发现其实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这条路将很漫长,至少,现在终于知道了前行的方向。

    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现在,选择权在我们手中。这终究是我们自己的人生啊~

    知道了这些,依旧无法原谅,怎么破?

    没关系,我们现在可能还没有准备好去原谅。重建自己是打破原生家庭魔咒的第一步,用新的自己去和原生家庭重建关系是「高手进阶」。当我们闯过了第一关,变成了更强大而真实的自己时,再去看「进阶关卡」,会发现其实也没有现在看起来那么难。

    一步一步慢慢走,其实是最快的方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小Kikki:看完这篇文章后,我才发现,一直以来,我对过去的觉察只停留在“都是原生家庭环境的错”,而没有真正觉察到“原生家庭”对我思维模式的影响。看来以后要进一步思考了,但是从面对过去到觉察再到重建,似乎还有很长一段路。
        禅鹅馋大鹅:@小Kikki 嗯嗯,是的呢,很长的路要走~不过看见了这条路,就已经在路上了~我们一起走:kissing_heart:

      本文标题:打破原生家庭怪圈的第一步——重建自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anp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