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散文
我们为什么《活着》

我们为什么《活着》

作者: 深思浅说Q | 来源:发表于2020-05-11 09:46 被阅读0次

    这个故事要从2019年说起。

    一次和同学一起走路,她突然问我“你是不是一个特别念旧的人”。

    我先是一愣,心想是不是自己平常的表现得过于无趣和乏味。脑海再飞速闪过自己朴素的衣裳与三条不到的朋友圈以及常年不更换的头像,另外还有无限单曲循环的癖好。我羞涩的点点头,笑道:“应该是的”。

    可话音刚落便觉着别扭,我也很喜欢“黑的白的红的黄的紫的绿的蓝的灰的”衣裳的呢!至于念旧,说不上是也说不上不是,毕竟也是一支塑料铅笔用过六年的人。

    特别是单曲循环的习惯衍生出另一个习惯,喜欢看完一部电影以后反复回味和思考。电视剧太长,一部电影的时间对我的需求来说刚刚好。就在2019年的某一天,我在高评分列表中翻到一部老片子,名叫《活着》。

    这部电影是巩俐和葛优主演的,巩俐在剧中叫家珍,葛优在剧中叫福贵。整个故事围绕着一个嗜赌成性的地主儿子败光老子家产,从此过上贫苦百姓生活的故事。如果这个故事可以一句话概括这么简单,也就不会奉为经典了。

    初看《活着》这部电影的感受,只有一个字——惨!

    如果非要用两个字——太惨了!

    为什么?

    先是福贵败光家产,爹死;步入贫民生活,却又被迫当了两年壮丁,期间娘死;好不容易回家与妻女团聚,女儿凤霞失聪失语;而后,儿子有庆被倒塌的砖墙压死;女儿凤霞好不容易遇上如意郎君二喜,却又死于难产。在我印象中,电影结尾是福贵带着外孙站在凤霞的坟前。

    当时看完以后,就此在记忆中封存,再没提起过。

    断断续续经常在书单上看见《活着》,在我心中一直有着神秘色彩,想着有机会拜读这本经典。

    等前几周刚看到一点,才豁然想起,原来这本书就是那部很惨的电影。于是在这个记忆中继续读原文,脑海全是葛优的声音。

    幸好我是一个不太有感情的机器,不然读完原著,我会心痛的死去活来。书中的凤霞死后,妻子家珍死了,然后女婿二喜死了,再然后外孙死了,只留下福贵一人。好在福贵买下一头将要被宰杀的老牛,两个福贵一起老去也不会孤单;也更好在余华先生笔下留情,用一头老牛给福贵留有一丝寄托。

    《活着》的背景是文革和大跃进的时期,福贵一家的生活也围绕着土地的变化而改变。为什么福贵目睹如此多亲人离去之后,依然能坚强的生活?

    书中有一段福贵的内心是这样的:

    “我是有时候想想伤心,有时候想想又很踏实,家里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亲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担心谁了。我也想通了,轮到自己死时,安安心心死就是,不用盼着收尸的人,村里肯定会有人来埋我的,要不我人一臭,那气味谁也受不了。我不会让别人白白埋我的,我在枕头底下压了十元钱,这十元钱饿死也不会去动它的,村里人都知道这十元钱是给替我收尸的那个人的,他们也都知道我死后是要和家珍他们埋在一起的”。

    活着有寄托,死后无牵挂。福贵从败光家产开始,虽然活得悲恸,却活得坦然。以前是不太明白,为什么家里春台上会摆放红蜡烛和香炉,也不懂老人的一些祈祷行为,更不懂也不曾了解过佛教。

    在武汉待着的近两年时间里,去过两次归元寺。在寺庙中虔诚的跪拜,虔诚的祈祷。我也在思考,为什么会有寺庙的存在。

    最后给了自己一个答案——希望和寄托。

    只有在寺庙这种神圣的场合,人们的心里想的都是美好的、有希望的事情。而每一次跪拜的仪式都是为希望做出的可观的真切的行动。所以在《安家》中,当房似锦告诉黄老板大师骗财的真相,最终却惹得黄老板勃然大怒。

    在道德上,房似锦是对的,她保护了黄老板的钱财;在道德上,房似锦也是错的,她破坏了一个人生活的信仰和希望。

    在物欲横流的消费社会,这种现象同样存在!

    什么叫,穿上高跟鞋的女生就能秒杀一切?

    什么叫,涂上姨妈色的女生就能秒变女王?

    什么叫,穿上它就是这条街最靓的仔?

    什么叫,董事长乔装灰姑凉的剧情反转?

    哪一个不是存放着对人、对物、对生活中的期待。

    福贵,他们,我,我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在反映内心,而我们眼中的世界也不过是头脑中意识的映射。所以,我不要你觉得,我要觉得。

    我们不是福贵,却在同一种方式中生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为什么《活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apyn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