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想象一下一年后你的样子,写一篇你的故事,告诉我们当时你是在一个什么样的正常世界,你见到了什么样的信使,受到了什么样的召唤,你是不是拒绝过它,后来你又是怎么接受召唤,并且成为一年后的你的?
和很多人一样,我是一个在一线城市打拼生存的小镇女孩。
早上7点起床,匆匆洗漱后,和各色各样的人一同挤在那条被称为“死亡线路”的地铁上。到了公司,开启电脑,打开PS,开始浑浑噩噩的一天。
没错,我的工作,是一个设计师。
高逼格地介绍一句,我还是品牌总监。尽管品牌部就只有我一个人。
也有更多人会叫我“美工”。这个词总是能成功地点燃一把情绪炸药。
确实,在公司里,这个职位并没有太多得到重视。与其说设计在这里并不得到重视,还不如说这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职位。没有呢,不太方便;有呢,也只是个空壳子。更可笑的是,每天的工作居然只是在帮老板做PPT。嗯,用PS来优化PPT。
工资不见涨,年龄倒是不知不觉地上来了。身边渐渐开始有人关心地问:交男朋友了吗,怎么还在做美工?
我也不是没想过,当初当设计师,纯粹只是一股脑的喜欢,没有考虑太多的前景问题。不会软件,那就报班学。缺少设计思维,就去参加各种大咖课堂。那时候总想,或许只是经验不足所以才没什么成绩。一直混到现在。有时候想,是不是这个职业就根本不适合我?
很长一段时间里,迷茫、失落、不安、卑微,它们源源不断地填满着内心。我也跟很多人聊过。他们都给了我很多不同的角度。
有人说,没有一件事情就是与生俱来就能做好的,或许只是方法不对。
也有人说,作为一个女性,必须要承认性别、年龄和社会眼光给我们带来的职业困笼。不到30岁,可以跟人家拼能熬多少个夜,可过了30岁,你会感受到来自各层面带来的压迫。一边是父母的催婚,一边是公司新人在后面的追赶。这时候你还能坚定不移地做你的设计梦吗?
这时,一位做原创设计品牌的前辈说了这么一段话:
“设计师作为一个职业来说,它是有天花板的,或许会通过很大的努力终于进了大厂,但也不可避免地因为性别、年龄的因素而被其他后秀给比了下去。如果继续这条路,那就要把设计看成一项事业,打造个人品牌才是出路。”
在内容为流量的时代,如果自己本身没有好的设计输出,这个品牌又怎么打造呢?
“首先你要知道,「一个人就是一个团队」是个例,你手上有资源,就做个资源平台。如果你擅长讲故事,就做传播者。合适的人,合理的分工,组成一个独特的团队,也是个人品牌。你不能一个人单打独斗,在寒冬大环境下,抱团取暖才是明智的选择。”
茅塞顿开。
后来我和其他有同样困惑的朋友交流了想法,同时也在彼此观察。我们组建了一支专注做品牌包装的团队。设计水平高的就负责输出,能说会道的就负责业务洽谈,当然,大土豪朋友自然就成为股东了。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跑得慢,而是我们的焦虑让自己产生了“再不跑快点就落后”的错觉,越是心急,越容易摔倒,越是慢了下来。事情对了,人合适了,任何时候都是红利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