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课·第2.4讲课后实践】
这是2018年11月28日“崔律精时力之阅读理解课”系列第2.4讲的课后实践。
<实践事项>
1、请尝试分析崔律的重述中是如何一步步地推进讲解的。2、回顾两周阅读理解课的内容。
<实践日志(记录)>
1.我在本讲中的收获:
【用户思维】:没想到好多小伙伴都一同想到了这个词。也许是崔律课程的潜移默化,也许是那句“来来来”的魔力,转变了的我们的思维模式。崔律补充了用户思维的一个知识点——知识的诅咒。这个诅咒的问题在于,我们已拥有的知识让我们想象不出缺乏这种知识会是怎样的感觉。我联想到知乎上面最常见的一种问题问法:“作为XXXX的体验是怎样的?”,然后会引出一些自己想象不出的答案,让自己和其他没体验过问题中的事物的人群能见识到不一样的视野。我妈、我弟、我三姑我六婆等等众多亲戚凡来我家,见到我一下班就钻到书房里码字的话,就会很关心的询问我:“你上班都那么累了,回家了还那么辛苦啊?”我原来都呵呵一笑了之,觉得他们不懂是他们见识不够,现在明白了这就是知识的诅咒。反过来说,她们看综艺节目欢乐得四仰八叉,我不了解这些综艺的背景和笑点,所以我不感兴趣。这只是知识的诅咒,并不代表高尚或低俗。
那么应该如何克服知识的诅咒呢?崔律给出了两个建议:是否需要解读专业词和背景信息;句子与句子之间是如何建立逻辑关系的?
第二个点我深有体会,之前拆书练级的时候,凡是比较难的片段,听完小伙伴们普遍会有这样的感觉:你之前一直讲的都很好,只是到了最后让我们演练的时候我们还是很模糊,切换得有点快。原因我现在觉得就是我的句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没有建立好,也就是没像崔律今天的重述那样——一步一步来。
2.我在本周中的收获:感觉2的收获和4的进步可以合并来写。
本周的收获,知识点我就不列举了,但是感觉从上周一开始的30分(没错不信你们去看我第一天的作业,30分已经很给面子了),到现在的60分,我经历了什么?这些经历带给了我什么?
讲真,本周的进步,相比上周更明显,但并不是说上周就没努力,这周更努力,也不是崔律上周的课讲得不够这周的好。而是进步是一个延迟性反馈的过程,上一周点着的火苗,这一周才燃烧猛烈起来,点火的火种就是崔律的课程,我们写下的日志就是添加的木材。我们写得越多,火就烧得越旺。听完一节课程,我们觉得自己听懂了,但是当天写下日志时并不太看得出你的进步。只有天天写,用心写,渐渐的,我发现有些道理悟出来了,有些知识我内化了,我开始能够写出崔律课程中说的那个感觉了。
所以,在认真听完课程的前提下,只有大量地输出、练习、实践,才能真正学有所获。
3.今日实践中的亮点:【完成实践一:尝试分析崔律的重述中是如何一步步地推进讲解的】
关键词:“一步一步”,“用户思维”。崔律的重述有四张PPT,姑且当成是四步。
①第一步,从本段知识点的主题“关注圈”的两个层次开始讲解,由外到内,第一层的内外之分:关注和不关注。(这里,我察觉到崔律的用户思维——用词特别简单,关注和不关注。相反我这部分就比较啰嗦,生怕对方不明白不关注是啥意思,解释了一堆);第二层,是小圈的内外之分:能力内和能力外。
②第二步,介绍完后引出这样分层的关键词——侧重。点出了积极主动的人与消极被动的人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对两个圈的侧重不同。最后还提了一个小问题:有没有人侧重在①的?但是后来没有给出解答,我猜想是不是如果有人回答,崔律会引出积极主动与消极被动之外的第三类人——没有主见,随风飘荡的人。(如果我的猜想是对的,那这里就有另一个用户思维的点:因为没人回答,可能大家对其不太感兴趣,因为这第三类人不是讲解的重点,那就省略不讲,让用户继续跟着他们的兴趣听下面的内容)
③第三步,引出积极主动与消极被动两个概念之后,继续通过影响圈会变大或缩小的对比,来引导听众理解积极主动与消极被动的差距和分别对于我们的意义在哪。
④最后一步,通过前三部的讲解,引导提问听众自己得出结论:两种人最终会怎样?你想做哪种?
这四步的逻辑,是从图形的简单到深入,从概念的解释到问题的关键点,让听者一口一口地把内容吃进脑子里,并最终认同这个片段要讲述的道理。
4.我在两周中的进步:
今天的思考题一:如果让你比喻以前的重述和现在的重述,你会怎样比喻呢?
我以前的重述,就像我做菜的方式:先下载个菜谱,然后依葫芦画瓢,遇到没有的配料,自己随便找个其他替代。最后做成的菜,也许味道跟菜谱上的差别不大,但是下次我要做这个菜,还是要打开手机,一步一步地跟着做。
我现在的重述,就像真正的厨师,下载了菜谱,研究每一步的关键点在哪?每一种配料,配一种调料的作用是什么?然后自己修改出更健康,更符合自己口味的步骤。下次做菜,已经不用再看那个菜谱,并且在每一次的重复做菜中不断优化,最后成为自己的一道拿手好菜。(感觉吹得有点过头了。。。这个应该是崔律的重述,我的重述还在朝这个目标努力中~)
不过讲真,以前写完重述(预备表的I部分),要花好长时间去刻意地背诵才能做到脱稿讲解;现在晚上重述给家人听,却能立马脱稿90%以上~原因就是通过自己的深度理解,把关键词和逻辑结构内化到脑中,根本就不需要背诵呀。
5.我的疑问(明天答疑) :大象腰带我也想要。。。肿么办?
6.其他想说的话(如有):趣味思考题二:上墙的标准在哪里?
6.1)我猜想的崔律的标准:
①首先得崔律看得到(提交时间段一般在早上8点至晚上10点,还有部分是接近0点前提交的,崔律第二天早上会看到)
②其次是在课程的收获那栏有亮点,表现但不限于:有延伸的解读(重述)而不仅仅是(复述),还有就是有联系到自己实际应用(A1A2)等。
③在实践事项中有出彩的超乎崔律想象的方法和模式,必须拿出来分享的。
④还有在疑问中有一些与今日或昨日课程讲解内容相关的,可以在课程中直接给予解答,而不太适合等到周六统一答疑的。
6.2)我给自己要求的标准(本周才开始的):
①不能照抄PPT,不能简单重述,要挖地三尺,找到对于自己的新知部分。
②可以写500字的,要求自己再思考一会,写到700字(不是废话,与精简不矛盾)
③对于片段的重述,至少想出两种重述方案或版本,然后选择其中更好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