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孩子的兴趣怎么培养?四五岁前广泛“种草”,五岁后专业培养

孩子的兴趣怎么培养?四五岁前广泛“种草”,五岁后专业培养

作者: 潇竹_b3a2 | 来源:发表于2020-05-01 17:22 被阅读0次

          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家长为了不让娃输在起跑线上,卯足了劲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期望能培养娃的特长。结果却常常差强人意,兴趣班倒是报了不少,培养出来的特长几乎没有。

          那孩子科学的兴趣培养规划该怎么做?结合学习青少年生涯规划的心得,我认为,对于成长期(15岁以前)的孩子,总体培养原则是“广且深”。四五岁以前,应尽量广泛接触各种事物,无限“种草”;五岁以后,可以借用PTID兴趣构想模型,做出一个方向上的定位。然后在兴趣倾向的方向上,把孩子的好奇往专业上强化,逐步稳定下来。

                1、孩子的兴趣是怎么形成的?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表现为对某种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或积极的情绪反应。

          兴趣是先天遗传决定,还是后天培养的呢?既然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件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说明既有内在倾向,也有外在诱因。所以,兴趣是早年激发,然后逐步稳定下来的。

          按照洛伦兹的“印刻”理论,兴趣是个体天性展开的过程中,被环境恰当地强化,然后稳定化的结果。

          兴趣产生的过程是这样:首先,人出生以后,有天然的对环境的好奇。这些好奇,初期都与生存有关。这些好奇如果被满足,就会激发新的好奇。等到“安全阶段”顺利度过,好奇就开始指向更广阔的世界。

          指向探索世界的好奇,有一些获得了强化,然后就稳定下来,内化成显在的兴趣。哪些好奇会被强化呢?一方面是遗传的优势,获得了展现的机会,从而获得了积极的结果,从而被强化;另一方面,就是养育者给予孩子的补充强化。这些被强化的好奇,就慢慢稳定成为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一种万有引力,它会把人引向获取能量与成果产出的状态里去。所以,在孩子成长期,为孩子的兴趣播下种子至关重要。

                2、PTID兴趣模型帮你发现孩子的兴趣倾向

          兴趣(interest)是不是家长随意想怎么培养都行,想培养什么都行?答案是否定的。你可能说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但给你一根木棍你再磨,也只能磨成牙签。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底色,不是一张白板可以随意涂抹。

          著名心理学大师华生有句名言: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以及适合我培育他们的环境,就能把他们训练成任何我想要的样子,让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企业家,甚至乞丐小偷。这位心理领域行为主义流派的创始人,用自己的这套理论训练自己两个孩子,结果两个孩子带着心理创伤长大,患上严重抑郁症。其中一个儿子在30岁时自杀身亡。

          为什么家长们明明为培养孩子的兴趣花钱花精力不少,最后往往收效甚微?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找到孩子兴趣的倾向方向;第二,平均用力撒芝麻盐,缺少向能力、向专业化方向的强化。

          PTID兴趣模型是可以帮助家长找到孩子兴趣倾向的一个很好的工具。用好PTID模型,作为家长,我们就可以有计划地去促进孩子喜欢的方向,强化孩子在这方面的努力,使孩子更多的潜在兴趣展现出来。

          关于兴趣, 可以从两个维度、四个象限来判断,即PTID。P指People(人),T指Things(物),I指Idea(观念),D指Data(数据)。

          P~T维度关注的是人与物, 把握是对控制感的倾向。有些人喜欢与人打交道,有些人喜欢与事/物打交道。前者喜欢直接与人在一起交流、互动;后者则喜欢与人间接互动,更喜欢独自与物在一起,比如看书、独自欣赏、操作等。

          I~D维度关注思维模式,把握的是发散与收敛模式。有些人习惯于看到观念的世界,他们生活在想象中,面对事情往往以“开放”的状态思考、臆断地弥补了许多的信息不足,结果在自己的构想里制造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然后乐在其中。数据生活的世界里,则一切都井然有序、结构清晰、责任明确、时限了然。

          PTID的组合, 可以形成四个象限:

          第一象限(TI或IT)可以被称为“理性智慧型”。大脑永不今停歇,对所有事物都在思考未来的可能性,以及背后的逻辑规律性;即使面对人,也会把人进行“物化”以思考其属性,“为什么会如此”等等,所以呈现出不少的智慧闪光,他们的行动往往都是以感叹号或省略号结束。那些发明家、科学家、学者都属于这种类型,追求个人成就价值。

          第二象限(TD)为“冷静句号型”。面对所有的事情,第一要务就是去澄清其边界,比如事情的时间边界、资源边界、成果边界、责任边界等等,然后按照这些确定了的条件进行行动,而且结果完全如其所预告的那样。所以他们是一个对事情划句号的人。优秀的财务人员、质量监督人员等,都是这个象限的代表人物。

          第三象限(PD)为“激情捭阖型”。他们喜欢与人互动,但会不由自主把人数据化为一条条特殊的资源,然后在做事情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寻找这些资源,通过纵横捭阖这些资源来做成更大的事情。他们不像第一象限的人,往往喜欢独立工作,通过一己之力来完成一件创建。这个象限的典范很多,因为他们很容易做出大事。比如乔布斯。

          第四象限(PI)为“热情助人型”。这一象限的人关注别人,而且因为关注也产生了许多关心,于是助人情怀就展现出来了。因为他们喜欢与人在一起,而且对人有整体性的感受与思考,所以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有助人特征。像著名的德蕾莎修女,她的出现就会给周围的人带来温暖的感觉。

            当然,发现孩子的兴趣倾向并非一朝一夕、做个测试就能清楚了解,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觉察力也非常重要。

              3、成长期孩子兴趣培养的总体原则:广且深

          越小的孩子,越要避免过早锁定兴趣的具体方向。孩子四五岁以前,可以不用模型,尽可能广泛地培养,尽量广泛接触各种事物,进行无限的“种草”,让孩子知道天地的广阔和多样。

          孩子五岁左右,家长便可以用PTID模型来做参照系,结合自己对孩子的日常觉察,大概做出一个方向定位。然后在孩子兴趣倾向的方向,把好奇往专业上强化。怎么强化呢?就是定规则,然后坚持。

          等孩子7岁左右上了小学,就要开始定边界、建权威了。这个时候,孩子兴趣的广度是第一位,但同时需要强化兴趣向能力、向专业化深化。孩子参加兴趣班不能仅仅玩玩而已,而要往专业方向走———用专业水准定标准,请专业高手教授,花专业价钱,用专业的投入要求去练习。专业的学与玩玩而已是两码事,强者会让人拓展自我,后者只能成为将来遗憾的要素。

            需要家长注意的是,兴趣拓展是孩子建立期(25岁之前)一直进行的事。人的能量要持续挖掘。只要孩子有好奇,家长就要支持,去积极拓展,要有耐心,至少坚持几回合。

            4、孩子兴趣培养需要不断的成果强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如果它没有让人得到“胜任感”与更高的自我接纳感,那么这个老师也坚持不了多久。也就是说,好奇心最后一定是被成果强化,然后成为兴趣或爱好才能稳定下来的。

          当孩子沉浸在自己做的特别出色的事情中时,会沐浴在心流的滋养状态,满意感油然而生,自然就会忽略过程的枯燥。当一件事与孩子个人的真兴趣契合时,很快他会进入自循环状态,他取得的成绩会强化自己的坚韧与坚持,然后取得更高的成就。

          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在强化孩子兴趣培养的过程中,要做好效能感微观强化,这个对家长要求非常高。可能家长不经意间一个眼神,一句打击的话语,就把孩子的热情熄灭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孩子的兴趣怎么培养?四五岁前广泛“种草”,五岁后专业培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bdqg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