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凌沐星拆书
关于《金瓶梅》的三点思考

关于《金瓶梅》的三点思考

作者: b9d1748d5e85 | 来源:发表于2018-08-18 22:26 被阅读5次

          《金瓶梅》这本书我只读过两次,不算深入,而且两个不同的版本内容上也有些许出入。

            第一次读是抱着不算恭敬不太认同的先入为主的态度,只是粗粗翻阅过一遍,更接近于完成任务,没什么所获,内心里还是把它归于“禁书”那类,不太明白为什么它能流传这么多年广受百姓喜爱,觉得它就是一本普通的书。

            第二次是大二假期一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女生发了一封私人邮件,说想与我探讨这本书,并且她把她写的相关方面的文稿寄了包裹过来,经过与她的沟通,在她的几番推动之下,我才端正态度耐着性子又读了一遍。这一次,我读出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对这本书的产生了新的认识,可以说是对我原有思维的一种冲击。

            我有一个疑惑,不知各位有没有?一本薄薄的书有时就能道尽(准确来说,应该是部分体现)一个人甚至几十个人,又或是一个群体、一代人的命运沉浮。他们的人生维度在我们读者的上帝视角的眼中就是一个线性的发展过程,有时候会把ta当成一个活生生的人,想知道“哦,原来ta那个时候也面临着不同的选择,可是真的是ta最终的选择导致了ta后来的经历或者说遭遇吗?”

            另一个疑问就是,在看书的时候,是不会想到从道德层面去责难一个人的,可是为什么到了现实生活中,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总是会说“你看这个人,道德败坏。”有时候甚至会是这个人的朋友甚至亲人(一般都是认识的人)去指责?除了参不透、难以言说的人性、天命之外,我有时会思考“到底是什么在约束人心,约束我们的行为,是我正在修习的法律吗?有一个声音在告诉我,不是。那么是道德吗?可是在艰难的处境下,未必每一个人都能坚守原本的底线。那么是信仰吗?如《圣经》所言吗?可是倘若你所信的原本为虚妄之事呢?”

            观点无正误,无需指摘,读书有偏好,确有偏颇,同时我也认为作者的笔未必能写出作者心中所愿,笔下的人物会随着情节的深入而生发出自己的个性来,有时着墨人或者润色人自己都不会料想到自己写出的故事的结局是怎样的。人的世界是不断变化的,因与一部分人的相识而变得更加宽广了。有些事比如读哪本书,会因为先入为主的观念放弃了,可是后来的我们去读时,却发现是自己的狭隘认识局限了当初的选择方向。

            可能我表达得有些混乱,所言涉及的概念有些弘大,总结下,也许我更愿意说,选什么书,哪天读的契机,也许就在内心的暗示。这样看来,书与人的相遇,也如同人与人的相遇一样,妙不可言,这是件多么奇妙而又美妙的事情呀!

    (凌倍2018年06月11日于20点40分,旧文重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金瓶梅》的三点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bdq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