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的早餐通常是一大碗鸡蛋蔬菜核桃燕麦羹,然后是一些水果,吃完后,当时虽然不觉得饱,但过一会后便不觉得饿,可以精神满满的投入到下下一项任务之中。
今天早上家人做了蔬菜大米粥,烙了一些油饼,他们吃完后就出门做事去了,就留我一个人在家,然后我的暴食症就犯了,吃完了自己做的早餐,又吃了三大碗蔬菜大米粥,一个油饼,幸好及时刷了牙才控制住。其实后面两样都不是我想吃的,当时我是怎么想的呢?我觉得很难去描述,就是机械的吃,这可能就是暴食症患者的被大脑操控的不自主行为吧!
我吃完了之后觉得饱,也觉得不愉悦。我开始对比,为什么昨天和今天吃完了饭后的精神状态。为什么有的时候我会去回忆吃的东西,纠结是不是吃多了,有的时候我就放下了,专注当下?
我的分析:如果在吃饭之前我给了自己一个设定,我要吃什么,我大概要吃多少,那么吃完了之后,我就能放开,不在纠结食物。这就相当于给自己一个目标去完成的。而当早餐中出现了其他的食物时,就相当于在执行目标时出现了意外的情况,怎么去调控?怎么去实际行动?这该不该专注目标?这些思考和思考的结果真的很影响接下来的行动。
工作需要一个平衡,身体和心理也一样,有活力有精神是身体需要的平衡,这种平衡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不断试错摸索出来的。所以在行动的时候心里一定要有一个目标,计划自己到底要做什么?要达成一个什么样的状态,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拿吃饭来说吧,在吃之前我们只有一个预期的计划,自己想吃的,想吃什么吃多少,给自己一个预期,然后吃完了之后就去可以去感受并反思是多了还是少了,来对下一次的饮食做一个调整,让身体找到一个合适的节律,让身体处于一个有节律的活力的平衡状态,所以不管是通过饮食来看待生活,工作还是通过生活工作来看待饮食,我觉得都是相通的,
总结:1.找到一种生活节律,能让自己活得更安适,能把更多的精力用在点亮自己点亮他人的事上,活得内心的价值幸福感。
2.这种生活节律不是一下就形成的,需要通过“计划,打破计划,找到平衡”的调试过程。
3.饮食、生活、工作·······等处处相通,相互影响,所以想让自己越来越好,就从自己想改变的方面行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