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感觉,在日更写作这个事情上,发现自己有时会有些痛感。尤其有时很忙或者没有灵感的时候,很想干脆就不写了。
但是,最后还是咬咬牙就写下去了。甚至,提醒自己,哪怕写的烂,也要写下去。
有痛感说明自己现有的能力可能已经赶不上自己输出的需求了,这反而是一个好事,因为你可以知道自己在某些模块其实水平很烂,其实你根本没有在真正的学习。而且,也可以评估自己是不是一直在吃老本。甚至,你会因为这种痛感而逼着自己去做时间投入及行动方向上的选择。
例如,我发现以往我花大量的时间在区块链内容,例如看大量白皮书,学技术术语,每天看twitter上的信息时,我在写这一方面的内容时就会显得很顺手。但是,近期,我发现我不敢写这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自己在这方面的认知明显已经有断层,另一方面确实没有花足够的时间持续地去学习,而是基本都是零散的输入。所以,很多东西的理解根本不深入。那么,这种痛感其实是在提醒我,我要么干脆不要学区块链知识,要么就老老实实地花时间保持持续地学习,并试图建立相对完善的体系。
又如,我发现我在想写金融部分的内容时,发现自己很难写得深入,但我知道这对于一个区块链投资者而言,是很重要的东西,所以这就提醒了我应该要去补这方面的知识。然后,我在读Ray Dalio的《债务危机》时,发现果然是找虐,几乎逼着我只能一字一句地边在电脑上敲,边去读。在这个过程中,遇到很多不熟悉的概念时,就去翻阅相关资料。
所以,我说,这种写作的痛感其实是好事。
相比较而言,我有时发现自己在写文章显得太快、太过得心应手时,虽然会因为完成了一篇文章而松一口气,但事后其实有一些慌乱感,因为那代表:
我写的东西是我已经理解相对深入的东西,可我居然还在写。那是否说明,我已经陷入了一种路径依赖?我太过依赖去写我理解相对较好的内容,而不是去触及那些我不擅长、可是更值得我去学习、去做输出的东西。
这其实隐含着一个风险,就是日更写作会给人一种不那么真实的成长感,如果你稍不注意,可能会深陷其中,而不知道自己写作的目的是什么。
所以,相对好的写作状态我觉得应该是:有一点焦虑、一点不适感,但是,又不完全让你情绪失控。
当然,对于我这种写作经验还远远不足的人而言,我觉得,如果让我在写的烂跟不写之间做选择,我还是会选择前者。因为写作这个事情,在一个写作者的初期阶段,写这个动作,其意义要远远大于写了什么内容。
而我定义的初期阶段是:写够1000天。
当你发现自己在写作这个事情上很难坚持时,我推荐给你一个小作者@小王子WXN,这是我在简书上认识的。8岁的娃,已经日更写作600多天。先不管人家写的怎么样,但我觉得这样的孩子是让人生畏的。毕竟,我自己,曾经有无数次想放弃,而到现在,最长也才持续了差不多200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