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母(外祖父母)要了解孩子的语言和大脑发育。
《隔代养育》一书的作者说,要让远离高科技,也不光是远离手机,是远离高科技的各种玩具。
现在很多人喜欢送玩具,觉得光电的比较上档次,遥控玩具飞机、汽车等等,觉得很炫酷。科学实验证明,当一个孩子开始玩光电游戏的时候,他说话就少了,这不利于孩子大脑发育。
玩得玩具越原始越好,那些没有声音的传统玩具,用木头、竹子、石头做得玩具,越原始越好。
原来听过一本书,书中说语言才是真正刺激孩子大脑发育的东西。仅仅让孩子看DVD学习,是不行的。有很多科学家实验,一组孩子由人来教他们学外语,另外一组孩子让他们看DVD来学习。结果发现教的内容一样,看DVD的孩子学不会。因为学语言的时候,建立连接需要反馈。你跟我说,我还要跟你说,我跟你说,还要看你的反应,这才能够学得会。
DVD这些音视频的节目,不能替代人的陪伴,并且相差很远。
在和孩子游戏的过程中,帮助孩子建立关系、探索世界、产生推理能力、产生认知的多样性,最好的方法是阅读,读绘本。
有的家长抱怨,这绘本也太省事了,一页才十个字,就挣这么多钱。其实孩子忍受不了一页很多字,对孩子来讲,不同时期的绘本的设计是有科学性的,有可能这一页绘本就是一个字,下一页又是一个字,但是孩子喜欢,愿意看。所以父母给孩子阅读绘本,能够有效地促进他建立关系、探索世界等等。
关于小孩子爱护眼睛的问题,从小就要限制孩子看屏幕的时间。在孩子0~3岁的时候,做到完全不看。0~3岁的时候,家里的电视就不要打开,孩子看不到这东西,看不到手机,看不到电视;在孩子3~6岁的时候,每周最多1个小时;6~12岁的时候,每周最多2个小时。跟孩子多商量,最好让孩子自主制订一个计划。
《隔代养育》这本书的作者最喜欢、也是她专业擅长的音乐、舞蹈等文艺方面的养育知识点登场了:孕期的音乐很重要,在怀孕期间母亲的肾上腺素水平、多巴胺的水平会影响到孩子。如果母亲在孕期的时候老跟人吵架、焦虑、痛苦、抽烟、喝酒,对孩子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会导致胎儿的畸形。孕期时,让妈妈听更加舒缓的音乐,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宁静和节奏感。
孩子出生后,给孩子唱歌,保持节奏性、节律性。带着孩子“咚咚咚”这样跳,会让孩子很开心、很快乐,也会培养出孩子良好的节奏感。
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编一首歌跟孩子一块儿唱,可以把日常生活中说的话编成歌来唱;读一个绘本时,找一个熟悉的语调,唱这本书里的词,让孩子能够把节奏跟他所想要说的话结合起来。这都是很有趣的游戏,不要把它当作负担,就是开心、好玩、创造更多的欢笑。
养育孩子时,如何帮助孩子持续不断地建立对于世界的好奇、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是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能够拥有的。
首先,我们要知道好奇心会因为什么而减少,会因为压力而减少,好奇心最大的敌人就是压力。
有的家长特别喜欢强迫孩子做一些事,“鸡”娃,就是希望孩子比别人强,比赛要得冠军,学习要考第一名等等。这种过度的压力,会让孩子很快失去好奇心。
经常会见到很多孩子,小学时很听话、很优秀,被父母安排上各种兴趣班,学一大堆东西,升入初中、高中后辍学(不学)了。因为压力过大,好奇心已经耗尽了。
哪些方式能够刺激到孩子的好奇心呢?
时刻关注孩子,孩子希望得到父母和祖父母的关注;保持积极的态度;鼓励孩子尝试独立完成任务,即使只是一小部分;积极参与孩子的生活;在孩子尝试接受或完成任务之后表扬他;认同他们的回答,采纳他们的意见;寻找他们建议或意见中“正确或恰当”的内容;不强迫他们做所谓“正确”的事,我们说所谓“正确”的事,就是父母认为正确的事,但其实未必,没有那么多必须的规则。
以上这些能够帮助孩子建立持续的好奇心。多带孩子进行户外运动,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带孩子去爬山、去森林、去湖泊。
跟孩子玩“为什么”的游戏,在6岁以前,孩子遇到什么东西特别喜欢问为什么——“这个是为什么”“那个是为什么”,父母不要简单地讲“等你长大了就知道了”,或者“别问我,我也不懂”,家长就算不懂,也可以去查一下。
也可以买一些用来回答孩子问题的书,自己做点功课,看看这些书。
有的家长喜欢给孩子买书,买书回去后,直接交给孩子,让孩子自己看,如《十万个为什么》翻完了,这就行了。其实不行,家长养育孩子,应该自己先看看,弄明白了,再跟孩子讲。这时候孩子收获的不仅仅是答案,还有良好的亲子关系,以及对父母的尊敬和崇拜。同时还能够给孩子带来自尊感,让孩子觉得自己被重视。(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