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和孩子的“独”

作者: 赵可爸爸 | 来源:发表于2022-09-17 19:17 被阅读0次

来西安,和妻子住在女儿的小公寓里,三个人在一起,还是很有家的感觉。

之后,妻子有两个多年未见的老同学飞来西安相聚,我和妻子在女儿的公寓房里做饭迎接,聊天,我们和她们,都感觉很愉悦。

到她们走之前的晚上,在外面活动了一天的女人三人组,又回到公寓,进行告别前最后的深聊,直到一个老同学问我们,你们给女儿说过我们要来家里吗?

我和妻子一愣,随即反应过来。都已经为人父母了,孩子也都大了,一个家就有了细微的不同概念。就比如我们再把女儿的家当做自己的家,但其实,对于已经成人的女儿来说,这已经是属于她自己的家,属于她自己的空间了。她怎么安放自己都没问题,但是,我们却不能在这里,随意随心的安放自己了。

尊重女儿的家的存在,以及女儿对于家的所有权,也就是尊重女儿的成长,尊重女儿的独立,尊重女儿的感受,尊重女儿如今作为一个个体的社会人所具有的权利。

这个概念,和父母子女的亲情无关,和这套房子我们出了多少钱无关。这只和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关,和父母与子女都一定会有各自不同的生活有关,和所有人都一定会存在的距离感有关。

之前,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说起生活中人性里“独”的存在。

什么是“独”呢?

我们和父母有。和父母分开了三十年,即便双方再想念,等我回去或者他们来时,只要相处超过十天,彼此之间就会为了原有生活的扰乱,为了互相的迁就,而成为负担。

我们和女儿有。每次我们来或者她回去,也是只要相处超过十天,我们仨就会因为互相为对方的安排和照顾出现认知偏差,而引起一个一个的小矛盾小争端。

我们和朋友之间有。再许久未见的,再亲密无间的,一旦在一起朝夕相处超过三天,就会有莫名其妙的逃避和离开的尴尬情绪。

我们和所有相处的人都有。无论日常怎么合作沟通认可协同,可一旦距离太近,到了自己容忍的底线,自己就会无意识的抗拒。

只要进入生活,这种“独”就会产生和存在,我始终认为这和“领地意识”极为相像。它可以是一个家,一个工位,一段情感,一个人,一份过往,一种思想,只有这些东西存在,才能让一个人有别于他人,由此与众不同。

这就像我们和女儿,在她的这个家里,她会抗拒我们按我们的意志和喜欢给她买的床单和碗。而在我们的家里,我们会抗拒她按她的思路给我们重新调整的家居摆设。更不要说生活习惯和消费观念的碰撞。

她的家她有权利。

我们的家我们有权利。

谁的生活谁有权利。

这很简单。

我们能做主的,其实只有自己,哪怕孩子,都会有自己的“独”。

所以,尊重距离,也就等于尊重自己的“独”。

相关文章

  • 我们和孩子的“独”

    来西安,和妻子住在女儿的小公寓里,三个人在一起,还是很有家的感觉。 之后,妻子有两个多年未见的老同学飞来西安相聚,...

  • 我们和孩子

    写下这样的题目,是由于昨天看到更新的小欢喜里有一个孩子跳楼的情形,对于宋茜来说,这个事情和她关系比较密切,...

  • 我们和孩子

    每个周末,寄宿的高中生接回家里,面如菜色,学习的压力、集体生活的适应、饮食睡眠、绿头苍蝇的骚扰等等诸多原因。孩子的...

  • 我们和孩子

    融融:小的字又有几天没写,难免催促一下 小的说就不想写就不想写 ,感觉到孩子的畏难情绪。 我说,那就先不写。 和她...

  • 我们和孩子

    那天看到丽萍写给自己的孩子,心里觉得暖洋洋的。我想,我也有好多话想对翔同学说。谢谢你来到这个家,成为我的孩...

  • 独孤

    “孤”是没有大人照顾的孩子,汉语里叫孤儿,“独”是没有年轻人照顾的老年人,我们常说独居老人,孤和独是都是没有亲人照...

  • 我们和孩子的关系

    我们和孩子的关系,是一种互相促进成长的关系。倘若我们对孩子的话不是去立即反驳,而是想一想里面的合理成分,并给予应有...

  • 我和“我们的孩子”!

    普醍文化_心闻连播_日记星球14 今天去商场里的卫生间“方便”,五个站位只剩下我右手边有一个空位,在我快要结束的时...

  • 纪念爸爸

    您是那样刚 您是那样列 您是那样痴 您是那样醉 我们永远读不懂您 原来您和孩子一样有一颗长不大的心。 您一生独来独...

  • 【汤老师摘录】育儿知识小五点

    今天我们浅谈育儿知识小五点 一: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二: 相互间多多交流 三:适时调整关爱的方式 四: 尊重孩子的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和孩子的“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cee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