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和孩子的“独”

作者: 赵可爸爸 | 来源:发表于2022-09-17 19:17 被阅读0次

    来西安,和妻子住在女儿的小公寓里,三个人在一起,还是很有家的感觉。

    之后,妻子有两个多年未见的老同学飞来西安相聚,我和妻子在女儿的公寓房里做饭迎接,聊天,我们和她们,都感觉很愉悦。

    到她们走之前的晚上,在外面活动了一天的女人三人组,又回到公寓,进行告别前最后的深聊,直到一个老同学问我们,你们给女儿说过我们要来家里吗?

    我和妻子一愣,随即反应过来。都已经为人父母了,孩子也都大了,一个家就有了细微的不同概念。就比如我们再把女儿的家当做自己的家,但其实,对于已经成人的女儿来说,这已经是属于她自己的家,属于她自己的空间了。她怎么安放自己都没问题,但是,我们却不能在这里,随意随心的安放自己了。

    尊重女儿的家的存在,以及女儿对于家的所有权,也就是尊重女儿的成长,尊重女儿的独立,尊重女儿的感受,尊重女儿如今作为一个个体的社会人所具有的权利。

    这个概念,和父母子女的亲情无关,和这套房子我们出了多少钱无关。这只和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关,和父母与子女都一定会有各自不同的生活有关,和所有人都一定会存在的距离感有关。

    之前,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说起生活中人性里“独”的存在。

    什么是“独”呢?

    我们和父母有。和父母分开了三十年,即便双方再想念,等我回去或者他们来时,只要相处超过十天,彼此之间就会为了原有生活的扰乱,为了互相的迁就,而成为负担。

    我们和女儿有。每次我们来或者她回去,也是只要相处超过十天,我们仨就会因为互相为对方的安排和照顾出现认知偏差,而引起一个一个的小矛盾小争端。

    我们和朋友之间有。再许久未见的,再亲密无间的,一旦在一起朝夕相处超过三天,就会有莫名其妙的逃避和离开的尴尬情绪。

    我们和所有相处的人都有。无论日常怎么合作沟通认可协同,可一旦距离太近,到了自己容忍的底线,自己就会无意识的抗拒。

    只要进入生活,这种“独”就会产生和存在,我始终认为这和“领地意识”极为相像。它可以是一个家,一个工位,一段情感,一个人,一份过往,一种思想,只有这些东西存在,才能让一个人有别于他人,由此与众不同。

    这就像我们和女儿,在她的这个家里,她会抗拒我们按我们的意志和喜欢给她买的床单和碗。而在我们的家里,我们会抗拒她按她的思路给我们重新调整的家居摆设。更不要说生活习惯和消费观念的碰撞。

    她的家她有权利。

    我们的家我们有权利。

    谁的生活谁有权利。

    这很简单。

    我们能做主的,其实只有自己,哪怕孩子,都会有自己的“独”。

    所以,尊重距离,也就等于尊重自己的“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和孩子的“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ceeortx.html